第29章 離譜的預測

 對頭。 

 劉應坤預測的靠譜。 

 彷彿引導著歷史走向。 

 天啟朝,遼東有寧夏馬世龍,宣府滿桂,曹文詔,金國鋒,金國奇,陝西趙率教,淮揚龍武水軍總兵金冠等。 

 崇禎朝,袁崇煥任薊遼總督,走馬上任率先上書把又去鎮守寧遠的滿桂調去大同,一月後,上書把趙率調出錦州,駐守永平,兼轄薊鎮八路。 

 滿桂,趙率教陸續離開寧遠和錦州,袁崇煥提拔遼東本地將領何可綱,祖大壽鎮守兩地。 

 至於毛文龍。 

 袁崇煥以歸鄉動勸,遭到毛文龍拒絕,結局不言而喻。 

 己已之變爆發,袁崇煥計劃破產,還改變大明和建奴的國運。 

 朱由校心有所嘆。 

 遼人守遼土非上上策。 

 寧錦吃飽,九邊餓倒,百姓變餓殍,朝廷財政負擔更重。 

 該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禦敵之責。 

 一寸山河一半血,十萬兒郎十萬兵。 

 朱由校心中計定,詢問道:“既然袁崇煥不行,劉伴伴認為誰合適?” 

 劉應坤堅定的說:“皇爺,非袁巡撫不行,而是遼人守遼土的策略不行,目前遼東統帥非袁大人莫屬。” 

 “然而,遼東防禦又讓奴婢覺得非常彆扭,對,就是彆扭。” 

 “沒有野戰,更沒有野戰勝利,卻花費數百萬軍餉陳兵十幾萬在邊境,數年間,進攻不去進攻,防守收效甚微,古來罕見也。” 

 的確彆扭。 

 朱由校非常支持這個說法。 

 然而,遼東問題急不得,陝西問題慢不得。 

 寧遠和寧錦之戰,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正面攻城均以失敗告終。 

 當然,代價同樣非常沉重。 

 寧遠之戰,痛失覺華島數十萬石糧食和島上駐守的軍民。 

 寧錦之戰前夕痛失朝鮮。 

 一句話,守有餘而攻不足。 

 朱由校按捺煩躁心情詢問:“說說遼東其他問題。” 

 劉應坤思考片刻,自問自答說:“皇爺,遼東客兵亦不和,每年朝廷下撥的軍餉就那麼多,你多了,別人肯定少,久而久之,心生怨念。” 

 朱由校讓劉若愚記錄在冊,來日組建新軍,各地方軍需打亂混編,同吃同住同酬同訓練,打破隔閡,戰場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