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瑕不掩瑜

 徐大化,霍維華皆為閹黨。 

 然而,未墮落前誰還不是地方名宦呢? 

 吳江縣誌記載:霍維華上任時,縣內每畝正賦高達四鬥,而後霍維華清查田畝,編造魚鱗冊,使全縣平均每畝正賦減少為一升五合。 

 國庫分毫未少,百姓負擔大幅減少。 

 他所編定的履畝清冊直到清乾隆十二年,依然是朝廷作為賦額徵收的主要依據。 

 霍維華有吳江縣這份功勞,儘管因依附宦官魏忠賢而被世人不齒,但乾隆讀了《吳江縣誌》堅持把他列為名宦。 

 徐大化亦非壞事做盡,早年連城縣做官三年,連城縣誌宦績稱:徐公謫連之三年,重農桑興水利、政和時豐民物殷阜、治行休暢,冠冕全閩,故龍山祖廟鄉祠皆祀之。 

 能讓乾隆點贊。 

 能做出冠冕全福建的政績。 

 霍維華,徐大化肯定有點東西。 

 “陛下。” 

 幸福來得太突然,霍維華,徐大化讓突如其來的任命打的手足無措。 

 布政使,都指揮僉事。 

 這是封疆大吏啊。 

 千算萬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砸在他們頭上。 

 朱由校安撫道:“兩位愛卿早年做官均有政績,緣何墮落不再追究,此番赴陝任職,只要做出像吳江縣,連城縣的政績,朕保你們無病無災到公卿,封伯,封侯,子孫世襲。” 

 “謝陛下隆恩,臣絕不…” 

 徐大化,霍維華欣喜若狂,欲叩首領命。 

 朱由校敲了敲龍案,警告說:“先不要急著謝恩,事情辦的好自然重賞,事情辦砸了,休怪朕新賬舊賬一起算。” 

 “微臣遵命。” 

 霍維華,徐大化額頭冒著冷汗領命。 

 初入仕途,誰還沒有匡扶社稷,為黎民百姓的理想,奈何形勢逼人。 

 黨爭激烈,非黑即白,饒是文武雙全的朱童蒙,因支持熊廷弼並彈劾鄒元標、馮從吾建首善書院,遂得罪東林黨,同時被魏忠賢相中,東林官吏將其視作閹黨,彈劾驅逐出朝廷。 

 巡按遼東,整肅軍紀,抵抗建奴,有功於社稷的熊廷弼,亦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何況乎,他們區區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