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劍客 作品

第六十二章 君臣奏對

 要是袁可立的理念,跟他存在較大偏差,那便是不好的。

 若是袁可立的理念,基本跟他是一致的,那兵部尚書之位,在今後的五年,甚至是更久,都將不會再更換!

 政策想要得到延續,想要貫徹落實,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沉澱的,更何況是涉及軍國大事呢?

 “在臣離任歸鄉後,臣就一直在思慮遼事,對西南土司叛亂想得較少。”袁可立聽聞此言,便知這是天子的奏對問詢,自己雖被中旨任命為兵部尚書,但如果這場君臣奏對,不能讓天子眼前一亮,那他在兵部根本就站不穩腳跟,所以袁可立如實說道。

 “僅限於遼事,臣覺得遼地戰事不宜拖沓,孫承宗提出的那套策略雖好,是能讓遼前穩定下來,確保山海關及京畿安穩,但是對朝廷的負擔太重。”

 果然。

 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揚,但凡是真正瞭解遼事的,知曉兵事的人,皆知孫承宗在遼的部署是有問題的。

 不過話又說過來,站在孫承宗的角度,就他當時所處的局面,唯有這樣的策略,方能確保遼前安穩,確保山海關及京畿的安穩。

 所以瞭解遼事的,知曉兵事的人,儘管不完全認可孫承宗的策略,但是也沒有加以抨擊,繼而博取名望。

 跟熊廷弼聊的時候,熊廷弼的態度是明確的。

 與袁可立聊的時候,袁可立的態度是明確的。

 “而想要讓遼事不拖沓下去,朝廷首先要解決的積弊,不是調遣軍隊,不是撥發糧餉,而是革新驛傳!!”

 袁可立此刻站起身來,表情嚴肅道:“在臣巡撫登萊之際,曾不止一次地協助遼前襲擾遼南,為的就是能分散建虜兵力,除了為遼前減輕壓力外,也存有想收復失地之念。”

 “建虜於戰場雖驍勇善戰,但建虜卻有一致命弱點,即麾下核心兵卒過少,為竊據廣袤的遼疆,使得多數城池堅堡,駐紮的善戰建虜很少,更多卻是背叛大明的二韃。”

 “曾經有很多次,以毛文龍為首的東江軍,再算上登萊兩鎮舟師,有機會光復遼南諸衛之地,奈何就是無法及時得到遼前軍情,使得建虜回援主力進逼,最終被迫丟掉那些收復的城池。”

 大才啊!!

 朱由校心裡暗暗讚歎,看問題真是一針見血,袁可立提出的這個革新驛傳,跟他謀劃的對遼戰略,是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的。

 還是那句話。

 戰略層面謀劃得就算再好,但是具體到落實階段,這期間敢有任何偏差,最終就會導致功虧一簣。

 而大明跟後世可不同,沒有便捷的訊息手段,想要傳達軍令或軍情,就必須要依託驛傳體系。

 可現在的驛傳體系,早就爛到了根子上。

 不說朝廷拖欠多少糧餉,單是很多急遞鋪,都逃竄太多驛卒,至於用作急遞的馬匹,好的全都被私賣了,不好的來充當門面。

 如此怎樣能承擔起急遞重擔?

 “所以當下對於朝廷而言,要儘快革新驛傳體系。”

 在朱由校思量之際,袁可立表情嚴肅道:“若是國庫無法支撐,至少要確保遼前,北直隸,山東三地的驛傳革新,待到上述三地解決好,則加緊革新至四川、貴州兩地沿途驛傳,唯有這樣,朝廷才能在最短的時間,知曉前線的緊急軍情,繼而相對從容地解決前線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