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桐梧 作品

第四百一十九章 跨入新的科技範式!

 他們對之前提出的十幾個可行方案進行了縝密分析,最終決定率先在三個最具潛力的新型技術路線上著手實踐。

 第一條路線就是林森提出的以等離子體為能量載體的構思。

 聽起來有些超前,但等離子體確實具有優異的電離導電性。

 如果能將其限制在裝甲車特有的磁場環境中,藉助磁力做功,讓等離子流以極高速率在整個系統內循環流動,那無疑將大幅提高電能輸送和轉化效率。

 “我們首先要在裝甲車載電磁系統中,營造出一個相對封閉且受控的磁場環境。”

 張恆對實驗組說:“然後在磁鏡區中注入一定量的惰性氣體,施加高功率射頻做功電離出等離子體。

 待電離等離子態達到受控臨界後,我們再編碼調節磁場強度和頻率,促使等離子流在磁約束環中高速循環運動起來。”

 實驗人員們按照張恆的要求進行操作。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終於在裝甲車載磁場環境中,成功構建出一個閉合的等離子迴路。

 眾人驚喜地發現,藉助磁力的高效傳遞,這些熾熱的等離子流體可以以每秒數萬公里的高速在磁場管路中游曳運動。

 無需任何實體導體,就可實現高效輸送和轉化電磁能。

 “太神奇了,藉助等離子流的高速運動,我們幾乎可以把整個裝甲車外殼都電離成等離子態!”

 林森興奮不已:“只要在等離子運動迴路上並聯足夠的功率,外殼等離子層就可以直接為車載系統提供所需的全部動力,同時也可作為高效電磁屏蔽層,防禦外部電磁干擾。”

 與此同時,生物工程組則在致力於模仿光合作用途徑。

 他們在裝甲車上另闢了一個密閉的生物艙,培養了大量藻類和光能細菌,並在其中重建光合效應,企圖以此直接從水和二氧化碳中獲取太陽能。

 “不論是葉綠體提供電子傳遞鏈,還是光活化酶的光解水過程,其實都是在以光子為載體進行高效電荷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