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225章 達分可

 沒有了真神教的搗亂,他們踏實多了,每天除了在塞納城的各個名勝古蹟參觀,就是討論和思索昊天石的線索。 

 這些天,他們把塞納城能逛的名勝古蹟基本上都逛遍了。當然,他們去的最多的地方還是盧浮宮。不僅僅是因為盧浮宮是歐洲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而且白天是盧浮宮的榮譽副館長,可以隨便參觀盧浮宮裡的館藏真品。 

 當然,他們參觀最多的還是盧浮宮三寶: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達分可的《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自從被白天恢復之後,參觀的人更多了。大家都想來看看一下完整的勝利女神像是什麼模樣。 

 這天他們在達分可的《蒙娜麗莎》畫像前參觀,這裡的人群還是一如既往地多。很多藝術愛好者都會來參拜一下這副傳世名作,並在名畫前思考一下自己的藝術人生。但只有白天清楚這裡展出的只是一副仿品,而真品藏在倉庫的保險櫃裡。 

 “為什麼這幅畫每天有這麼多人來參觀啊!”嫣然看著畫像前洶湧的人群,覺得感慨又無奈。 

 “這可是達分可的代表畫作!”盧琳娜給她解釋道。 

 對於達分可,雖然嫣然知道他很有名,但知道的也並不多,只是在學校裡學過一篇課文,講述了達分可小時候畫雞蛋的故事。 

 盧琳娜看嫣然對達分可似乎並不太瞭解,就給她講解了一下達分可傳奇的一生。 

 1452年,達·分可出生在佛羅倫薩共和國。達·分可的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法律公證員,十分富有。他的母親是一名農婦。達·分可是他們的私生子。 

 關於達·分可的童年,後人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五歲前和母親一起居住在分可的村鎮,1457年以後和他的父親、祖父母、叔叔居住在分可小鎮。 

 我們比較熟悉的達·分可形象基本上來自於他那幅著名的自畫像,所以一提起達·分可,我們總是想到一個哲學家般的睿智長者。 

 當達·分可在作坊學藝時,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18歲時,他在協助老師韋羅基奧繪製《基督受洗》時,他所展現的繪畫天份,已明顯地超過了自己的老師韋羅基奧。 

 達·分可藝術生涯發展得最順利的時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蘭。在此期間,達·分可來到米蘭,為聖弗朗切斯教堂繪製了著名的祭壇畫《巖間聖母》,併為聖瑪利亞感恩教堂創作了他最負盛名之作《最後的晚餐》。 

 1500年,達·分可回到佛羅倫薩。當時的佛羅倫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達·分可開始為蘭則塔大教堂的主祭壇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這幅畫一經展出,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