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206章 拿好侖

 盧琳娜給大家講解了拿好侖在1813年之後的人生經歷。 

 1813年不列顛國、俄國、普魯士、瑞典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萊茵地區多次激戰。在萊比錫會戰之後,拿好侖戰敗,撤回了塞納城。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開出停戰的條件,那就是高盧國的領土恢復到1790年時的狀態,拿好侖視為侮辱,拒絕接受,他重新組織軍隊再戰,然而法軍只有10萬人,而聯軍卻有35萬。 

 在布倫納城(布里埃納城),拿好侖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復了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了,但是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拿好侖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沃尚等地接連打敗反法聯軍,他的軍事才能極大發揮,他的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兵分兩路,導致聯軍通往塞納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塞納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高盧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好侖必須退位。拿好侖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好侖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4月11日,拿好侖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塞納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拿好侖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好侖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侷限在厄爾巴島上。 

 拿好侖在前往厄爾巴島的路上險些被暗殺。而在塞納城,路易十八回到高盧國,重新成為法蘭西王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好侖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國人軟禁,還有傳聞說拿好侖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拿好侖別無選擇,他密切注視著高盧國局勢的變化。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拿好侖率領700士兵於3月1日回到高盧國。 

 原本被路易十八派來阻止他的高盧國軍隊見到拿好侖很快就重回其身邊。迴歸的拿好侖受到了軍民熱烈的歡迎。國王屢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軍隊見到他便陣前倒戈。康巴塞雷斯、達武、馬雷、內伊、蘇爾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邊。1815年3月20日拿好侖回到塞納城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倉皇而逃,“百日王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