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196章 國寶回國(上)

 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大不列顛帝國向世界擴張,對各國進行文化掠奪,大量珍貴文物運抵泰晤士城,數量之多,大不列顛博物館盛不下,只得分藏於各個博物館。 

 尼羅文物館是其中最大的陳列館,有10萬多件古尼羅各種文物,代表著古尼羅的高度文明。愛琴海國和羅馬文物館、東方文物館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愛琴海國羅馬、古代華夏國的燦爛文化。 

 來自華夏國的文物都存放在東方藝術文物館中。該館有來自華夏國、東瀛國、天竺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 

 其中,華夏國陳列室(華夏國館)就佔了好幾個大廳,華夏國文物被大不列顛博物館視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總數多達餘件,珍品如山。 

 大不列顛博物館稱古代華夏國藏品與古代愛琴海國、尼羅收藏一併為大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大不列顛博物館中的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很多文物都是絕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縣清涼寺壁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華夏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華夏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華夏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京城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不列顛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京城,英軍從華夏國獲得並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不列顛博物館以25英鎊的價格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但此畫卷一年僅對外展出兩個月。 

 其他精品還有“北宗”之祖、唐代畫家李思訓的《青綠山水圖》、五代江南畫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圖》、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范寬的《攜琴訪友圖》、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華巖變相圖》、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墨竹圖》。此外,還有商代青銅雙羊尊、西周康侯青銅簋、邢侯簋、漢代玉雕馭龍、唐代黃玉坐犬、《永樂大典》10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