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184章 佛羅倫薩人

 “佛羅倫薩人”鑽石是一顆充滿傳奇色彩的鑽石。 

 這顆鑽石的原石產自天竺,經由君士坦丁堡到達羅馬或亞歷山大,再到威尼斯,被麥迪斯家族購為所有。麥迪斯家族是文藝復興時期,羅馬國最富有、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1467年,它歸勃艮第公爵夏爾所有。在布魯日城,夏爾曾找人對鑽石進行了琢磨,打磨成了如今的樣子。這位勃艮第公爵酷愛寶石。他相信寶石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親身經歷的各次戰役中總是身不離寶石。 

 然而,虛幻的信念並未能阻擋死神的召喚。1477年,他喪命於南錫城前,鑽石同時也不翼而飛。據說,一個士兵經過冰凍的河面時,撿到了這顆鑽石。那位士兵把鑽石當作一塊沒什麼價值的玻璃,用它換了一個燒餅。 

 直到將近兩百年之後的1657年,人們才又重新找到了“佛羅倫薩人”鑽石的下落。那一年,高盧國旅行家和珠寶商塔韋尼埃在頗有勢力的羅馬國托斯卡納公爵的珍寶中發現了這顆已命名為“佛羅倫薩人”的鑽石。 

 1743年,鑽石自梅迪西斯家族傳給奧國皇族,以後,奧國皇帝弗朗索瓦曾傳人將它鑲嵌到自己的皇冠上。後來,鑽石被贈給了皇后特雷莎所有。隨後又作為安託瓦內特公主的嫁妝而被帶到了高盧國。 

 高盧國大革命時期,路易十六和王后安託瓦內特在斷頭臺上被判處極刑。安託瓦內特死後十七年,拿破崙的妻子瑪麗·路易斯得到了該鑽石。此後,該鑽石也被稱為“託斯塔納大公的鑽石”。 

 十九世紀曾被裝飾於奧國皇后伊麗莎白(茜茜公主)的項鍊上。而後伊麗莎白在阿爾卑斯國日內瓦遇害。1922奧匈帝國滅亡後,“佛羅倫薩人鑽石”也隨之失蹤。 

 白天使用超能力查看了這鑽石的歷史場景,大致上和盧琳娜的說法是一致的。這顆鑽石的母石金剛石在1422年被人挖出,在1468年被人打磨成現在這個樣子。 

 在1898年9月10號的下午,一個貴婦人戴著由這顆鑽石鑲嵌的項鍊正在街道上行走。白天猜測這個貴婦人就是盧琳娜所說的茜茜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