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158章 大美青湖

 吃飽喝足,他們回到了酒店。他們訂了兩個房間,像以前一樣,白天和嫣然一間,郝劍和昊然一間。 

 青湖的美可不是隻有美食這麼簡單,青湖和西域、青藏一樣,那都是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的,無論走到哪裡隨手一拍就是風光大片。 

 既然來了青湖,他們自然不想錯過這些風景。他們這次來青湖,除了尋找杜立巴石碟,另一個目的也是順便來領略一下青藏高原的壯美景色。 

 他們第二天就先去了鄯州附近的塔爾寺。 

 塔爾寺建於明嘉靖年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和拉卜楞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並稱為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讓白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塔爾寺的辯經活動。 

 藏傳佛教的辯經起源於天竺,是從天竺的一個叫那蘭陀寺傳過來的,後來便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攻讀顯宗經典的重要途徑與方法。 

 相傳,在古代的時候,天竺的佛教和中原的佛教都想要在青藏高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傳播自己的教義。漢僧和印僧也擺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擂臺,就像爭奪武林盟主的華山論劍一樣。他們的目的是一較高下,看看誰能在世界的屋脊上更好地弘揚佛法。 

 但是,最後漢僧輸了,他們垂頭喪氣地離開了。這並不是因為漢傳佛教比天竺佛教差,而是因為兩家修煉的重點不同。漢僧練習的是禪宗,他們更注重心靈的頓悟和感悟,喜歡用“幡動”、“心動”、“風動”、“當頭棒喝”之類的比喻。這種注重感覺和感性思維的方法,跟人家辯論起來,就像是嘴巴被鋸掉的葫蘆,說不出話來。 

 而天竺佛教則更擅長邏輯思維和正誤推判,也就是辯論和演講。所以在這場名為“拉薩論爭”中,漢僧們沒能敵過他們,最後輸了。從那以後,藏傳佛教就開始了辯論的傳統。 

 白天站在九間殿門前,門外有僧人攔住入口,禁止遊客入內,並示意禁止拍攝,但從門口看進去,裡面的學僧已經按“班級”開始辯經研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