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67章 白馬馱經

 兩天之後,專家來電話了。 

 “白天先生,根據你發給我的照片,我和精通佛教知識的專家們一起鑑定了一下。我們鑑定的結論是,盒子上的花紋,是佛教法器常用的蓮花紋,非常常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盒子上方雕刻的圖案,應該是佛教著名的白馬馱經的故事。”專家在電話裡給白天解釋道。 

 “白馬馱經?!……是什麼?”白天疑惑不解地問道。 

 於是,專家在電話裡給白天講述了這個關於白馬馱經的故事。 

 早在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原之前,在西域地區,佛教就已經開始廣泛傳播了。 

 自從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諸國與中原的漢王朝在各方面交往頻繁,為佛教傳入中原準備了先期條件。但是,具體是何時傳入中原的,現在已經很難確定了。 

 據說在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曾夢見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項有日光,在殿前飛繞而行。第二天,漢明帝召集群臣,說出自己的夢後,問道:“這是什麼神?” 

 當時學識淵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聽說西方有號稱‘佛’的得道者,能飛行於虛空,神通廣大,陛下所夢見的想必就是佛。” 

 第二年,漢明帝派遣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遠征西域求法。使團到達了大月氏國後,抄回佛經四十二章,收藏於皇室圖書檔案館“蘭臺石室”中。 

 根據南朝梁《高僧傳》的記載中,永平十年,蔡愔在大月氏遇見僧人迦攝摩騰、竺法蘭,邀請他們來漢地傳播佛教。兩位僧人欣然接受邀請,並用一匹白馬馱著佛像和若干經卷,隨蔡愔一行來到河洛。 

 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後,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由於“鴻臚寺”不適合長住,漢明帝敕令在河洛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兩位僧人用白馬馱經,遂取名“白馬寺”。而“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華夏國佛教寺院的一種泛稱。這樣,白馬寺便成為了我國漢地最早的佛寺,後世的佛門弟子一向推崇河洛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