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385章 戰後影響和世界局勢

 在工業時代,戰爭是不一定虧錢的,這和農業時代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目前歐洲的局勢,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混蛋”。

 而第二種情況就是工業有了,但人不足,這是早期漢國的毛病,一人恨不得變倆人。

 所謂大歐洲,是拿破崙三世的早期理念,本意就是修建一條從巴黎到西伯利亞的超級鐵路,中間打通所有歐洲國家,將歐洲市場,徹底整合

 下議院內,戰爭的“叫囂”,已經達到了頂點。

 戰爭反而成為了工業的推進器,經濟的助推閥。

 戰爭對於南方這種農業地區來說,簡直就是虧本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割肉”。

 羅素嘴裡自說自話。

 哪怕是所謂的國債,也不過是一場左手到右手的遊戲。

 兩派人就像是“不見面的戰友”,你可以看到他們互相援助,但唯獨看不見他們聯合。

 如果說農業時代,還能出現什麼幾十萬人口的遊牧民族擊敗什麼上千萬,甚至數千萬人口的農業國家。

 羅素這句話,既是問基德,也是問他自己。

 戰爭打的是人,工業用的也是人,沒有人,寸步難行!!

 工業時代,人口的重要性,正在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因為聯合的本質,就是南方對北方的屈服。

 羅素雖然一遍遍的安撫那些戰爭派,但他也知道,大英帝國這艘鉅艦加入戰場,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區別只是,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參加,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基德,你說我們有沒有可能讓俄國佬和那些該死的法國佬打起來??”

 “如果他們打起來,那麼大英帝國就輕鬆多了!!”

 羅素的話就像“夢話”一樣,讓基德有些無語,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目前最大的辦法。

 “首相先生,根據我們的情報,俄國和法蘭西可能存在某種協議,甚至可能就是盟友關係。”

 “想要他們翻臉,除非利益大到雙方不得不打起來。”

 “但,我們有嗎,就算有,大英帝國捨得給嗎??”

 基德的話,雖然“冰冷”,但這就是目前的現實。

 英國人拼命想要維護的秩序,正在崩塌。

 大英帝國的輝煌,可能就像某些人私下說的,決定在這場戰爭中,勝了,大英帝國將再延續一百年的輝煌,脫手了,歐洲就徹底失去了,哪怕英國還有比歐洲面積更大的海外殖民地。

 但就像商品一樣,你不能因為那個商品更重,就認為它是一件好產品,沒準它就是一個“殘次品”。

 羅素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吐出一句:“既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麼你認為,先從俄國下手,還是法蘭西??”

 基德瞧了羅素一眼,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隨後回答:

 “俄國,只能是俄國!!”

 “哦,為什麼不是法蘭西,你難道不認為他們太近了嗎??”

 羅素的語氣中,帶有一絲“被理解的詫異”。

 “因為法蘭西強的有些過分了!!”

 基德笑著回答,但從這笑容中,又何嘗不是大英帝國此刻的“無奈”嗎??

 羅素表情複雜,半天沒有說出話。

 而對面的基德則繼續開口:

 “我認為,擊敗俄國,對這場戰爭,有巨大的推進效果。”

 “俄軍此時有一百萬人在黑海和奧斯曼人打仗,以俄國的工業,再動員一百萬人就是他們的極限,甚至從國力的角度看,俄國佬能夠維持現在的一百萬大軍,都已經是頂點了。”

 “俄國,正在觸碰它的天板!!”

 基德的話跟符合英國人看世界的邏輯,那就是先幹掉那個弱的,最後圍剿那個強的。

 羅素開口:

 “那麼,我們將以什麼方式,再次進入黑海呢??”

 基德沉默了一會,隨後回覆:

 “志願者,或者說是國際傭兵!!”

 羅素跟著追問:

 “為什麼不直接宣戰,而要這麼躲躲藏藏??”

 “因為我們需要在任何時刻,保證對自身戰略的靈活,首相先生,大英帝國不能完全依賴於戰爭,但不能沒有戰爭!!”

 羅素沉吟良久,最後開口:

 “奧斯曼人那邊,看起來很重要,他們掌握著埃及,以及地中海最重要一部分,這個該死的異教徒國家,看起來還不能死,最起碼不能在大英帝國收拾完法蘭西和俄國之前死!!”

 羅素眼中的奧斯曼,就是一個能用但又不想用的工具。

 平時好事想不到它,但一旦出事了,還得拿它來頂事。

 …………

 凡爾賽宮內,雖然外面是冬天,但裡面的人,過的卻是夏天。

 火爐燒的通紅,熱氣在宮內瀰漫,大部分人都只穿一件夏裝。

 拿破崙三世坐在辦公桌後,看著手中的戰報,表情微變,最後吐出一句:“這些漢國確實很能打,美國佬輸的一點也不冤!!”

 而他對面的法軍總司令剋夫曼卻是很淡定的表示:

 “陛下,如果是我們法軍,同樣可以打出這樣的結果,要怪,就怪那些美國人太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