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369章 漢皇舞劍

 而這也給了美國人一個錯覺,那就是他們可以通過地理優勢,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消滅漢國的大西洋艦隊,徹底主宰大西洋,繼而通過打擊漢國大西洋沿海城市,左右陸地戰場,為全面勝利鋪路。 

 而漢國的大西洋艦隊,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創建的。 

 雖然漢國比美國有了更大的海洋優勢,但在大西洋那邊,卻是赤裸裸的劣勢。 

 在面對美國人全體海軍的擠壓時,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主動進攻,佔據主動。 

 所以當初當年的大西洋艦隊司令都說: 

 “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戰鬥,不死不休的戰鬥,直到我們活下來!!” 

 也是因為如此,大西洋艦隊的主力艦雖然不如太平洋艦隊,但總體質量卻是最好的。 

 基本上都處於一種“領先”的狀態。 

 比如說周級戰列艦的二級艦周武王號,姜子牙號,都在大西洋艦隊,一共有四艘,要知道到目前為止,一共也才造了六艘,太平洋方向也只分得了兩艘,由此可見,其中的重要性。 

 整個大西洋艦隊,基本上就是以“質量”彌補數量上的差距。 

 ………… 

 “我不認為從壽春進攻,是一件好事,事實上,整個壽春都是以防禦為主,主動進攻,根本就是與原來的作戰模式大相徑庭。” 

 “而且根據當初的設定,中部主定,兩翼主動。” 

 “從中部開打,我們將面對美軍最強大的軍隊,無異是在把好好的戰機浪費!!” 

 沒有戴帽子的董子秦,直接就否決了剛剛有人提出的中間論。 

 所謂的中間論,其實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一舉鑿開中部。 

 一旦鑿開,面對的就是一馬平川的中西部大平原,到那個時候,漢軍信馬由韁的日子,也就來了,這場戰爭也就有底了。 

 但董子秦顯然不認為對方的舉動有什麼高明,他只看到了愚蠢。 

 中部是美軍的橋頭堡,是真正的大本營,是支援兩方的關鍵力量,在這裡和美軍打,哪怕擁有火力以及武器優勢,也不可能在中部的碉堡群面前,佔到便宜。 

 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漢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兩翼打開,迂迴包抄,繞到那些碉堡群的後方去。 

 到那個時候,什麼碉堡群,什麼大軍,都沒有用了。 

 “我也不認同從中部出擊,我軍根本無法承擔時間的消耗,時間消耗的越多,美利堅的戰爭機器,啟動的更快。” 

 李子豪同樣不認同從中部出擊,只不過他的看法和董子秦完全不一樣,他的看法其實就是站在工業的角度。 

 畢竟像美國這樣的工業大國,一旦進入戰時狀態,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看看漢國自己就知道,短短兩年時間,已經生產了差不多二百萬人武器和炮彈。 

 比目前陸軍總編的一百多萬,還要多將近一百萬。 

 武器比人多,是漢國曆次戰爭中的常態,甚至是慣例。 

 隨著討論的結束,從兩側出擊的作戰計劃,基本上已經“蓋棺定論”,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了。 

 “我認為從左側出擊更好,大家請看,左側是什麼,是我們的俄勒岡地區,下面又是什麼,是五大湖的城市群。” 

 “只要進攻順利,我們很快就能夠控制五大湖地區,這個美國除東部地區以外,最大的工業區。” 

 “只要佔領這裡,就相當於斷了美軍一臂。” 

 董子秦站在臺上,用指揮棒指著五大湖所在的方向。 

 地上不時出現認同的聲音,但很顯然,有人認同,自然就有人反對。 

 年輕的中校唐顯,就是其中膽子最大的一個,直接站出來質問: 

 “那麼請問董將軍,你打算在五大湖死多少人??”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表情都很不自然,眼神不斷的在唐顯身上打量,他們很想知道,一箇中校直接站起來懟董子秦這個完成軍改的中將,靠的是什麼,膽子,還是“沒有腦子”。 

 董子秦認認真真的打量了一下這個膽大的年輕人,他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 

 仔細看了看,最後開口: 

 “你有什麼看法??” 

 唐顯立馬回答: 

 “董將軍,各位同僚,大家應該都知道城市戰的艱苦吧??” 

 周圍人,包括董子秦在內,都點了點頭。 

 “城市戰,是現在戰爭中,對兵力,物資,消耗最大的戰爭,遠高於城外的野戰。” 

 “我軍在黑海那次,其實就是一次經典的城市戰,只不過那次是軍塞罷了。” 

 “但在我看來,工業城市,尤其是重工業集中的大城市,才是真正的城市戰。” 

 “當地鋼筋水泥,都是現成的,甚至連武器都可以自造,打這樣的一座城市,我們的成本會翻的會。” 

 “打久了,其實也意味著我們陷入到了戰爭的陷阱中,一旦掉進去,再想爬出來,那可就難了。” 

 唐顯的話,就像“玻璃破碎”一樣,讓不少習慣性打大城市的將領清醒過來。 

 “那伱說,打哪裡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