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276章 國與太子

 就像劉鵬對太子劉宇說的一句話:“你記住,永遠笑臉對人,拳頭在後!!” 

 劉宇不懂,問: 

 “父皇,為什麼要把拳頭放後面,放在前面豈不是更好,讓別人都感覺害怕,這樣我不就安全了??” 

 劉鵬“哈哈”一笑,隨後摸著劉宇的腦袋反問: 

 “你是喜歡一個天天向伱揮拳的人,還是一個對你笑的人??” 

 劉宇恍然大悟,隨即回覆: 

 “父皇,我明白了,你是告訴我,臉對人是為了讓別人相信自己,拳頭在後是為了隨時打擊阻礙自己利益的人。” 

 “然也!!”,劉鵬笑著繼續摸了摸頭,隨後說道: 

 “做君主的,要做到處處無你,卻又處處不能沒了你,明白了嗎??” 

 劉宇抬頭對著劉鵬期待的目光,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後問: 

 “父皇,你天天和那些大臣談笑,是不是也想打他們??” 

 “哈哈……好你個小鬼!!” 

 劉鵬低頭看著劉宇狡猾的烏黑眼珠,忍俊不禁的笑罵。 

 而劉宇自那之後,逢人熱情,待人也越發有禮,不似之前那般玩鬧。 

 就連面對自己那些頑皮的弟弟也是一副好大哥的模樣,和原來仗著年齡大幾歲,欺負弟弟妹妹的模樣大不相同。 

 甚至面對那些進宮面聖的大臣,劉宇也是主動上前問安,遇閣臣稱呼“師傅”,遇到胡均定這個宰相就是“胡叔叔”。 

 而遇到那些小官,也是一副謙遜模樣,喊上一聲“大人”!! 

 而面對那些恨不得他早夭的娘娘,也一改原來的壞脾氣,見面道一聲:姨娘!! 

 原來放學就知道到處玩耍,自那日後,一改原來陋習,經常去太后乃至幾位太妃宮中請安。 

 惹得安太后叫他: 

 “好皇孫!!” 

 讀書時也不再捉弄那些先生,反而彬彬有禮,見面執弟子禮,語氣恭順,不似太子,反而像個好學生。 

 讓教他國論的蔡老夫子在給劉鵬的奏摺中稱: 

 “太子早慧,前些年頑劣,今幸賴上蒼保佑,掃清頑疾,謙遜有禮,勤懇好學,今日讀史記,太子於臣言:天下史,天下之人所著,史家之言,非一人之言,要以天下之言為重!!” 

 “後又言:今天下之變,乃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若要變,先變法,法變則人心改,黔首之言亦重,與公卿同等,然妄開言路,恐論為陰謀者之權柄,故當監,以何監,以法,以情……” 

 “臣斗膽,太子之見,已在臣之上,再教國論,恐為天下笑,故臣當辭,以請聖肯!!” 

 劉鵬看完之後,沒有說什麼,只是題了一筆: 

 “豎子之見,蔡師不必掛懷,按計劃教授即可……” 

 等一切結束後,劉鵬看了看太子劉宇最近的課文,以及字跡標準的英文,俄文,乃至法文,以及一篇謄寫給他母親的孝經,臉上露出了微笑。 

 後來在得知劉宇和閣臣,太后那邊走的都很近的時候,劉鵬站在紫薇閣樓,眺望規模浩大的西京城,目光轉動,“嘆”出一句: 

 “劉宇,可堪大用!!” 

 ……………………………………… 

 “太子殿下,這是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請看,此山橫跨多國……” 

 “而這是伊比利亞半島,雖為半島,實則就是一個內盆。” 

 一間古樸,掛著“天心”二字的房間內,教西方地理歷史的聞春風正在給這位最近轉醒的太子殿下介紹剛剛畫在黑板上的山脈,河流,乃至伊比利亞半島。 

 “請問聞師傅,法蘭西和英格蘭有什麼區別??” 

 劉宇對於什麼阿爾卑斯山不感興趣,甚至就連伊比利亞半島也不感興趣,他雖然沒學過西班牙歷史,但也聽過父皇提過一句: 

 “西班牙,沒落之國,手上握著古巴,菲律賓等地,猶如小兒持金過鬧事,未被搶,只不過搶劫之匪徒,還未分化好利益罷了!!” 

 至於誰是匪徒,劉宇心裡也是清楚的。 

 而聽到太子問起法蘭西和英格蘭,聞春風“啞”了一會,隨後飛快的在黑板上畫上了法蘭西地圖和英國本土地圖。 

 隨即說道: 

 “世人都說英倫三島,只不過是個名詞,非實詞,英國只有兩島,一個大不列顛本島,一個愛爾蘭。” 

 聞春風指著他所畫的英國地圖對劉宇介紹。 

 臺下的劉宇坐在榻座上,手靠在玉案上,仔細瞧了瞧,隨後舉手問道:“聞師傅,既然英國是雙島,那為什麼又被人稱為三島,是何道理??” 

 聞春風“啞然一笑”,隨後解釋:“這和英國地圖歷史分不開,整個英國主要是以不列顛,也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統治體系,而後來的愛爾蘭,蘇格蘭,都是征服之地,倫敦一帶的人瞧不起他們,故而做出區分,搞了那麼多人種,民族……” 

 “而愛爾蘭大饑荒就是典型的案例,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愛爾蘭裔比較多的原因,都是因為在當地活不下去,才跑到了美洲……” 

 “直到今天為止,在英國國內,愛爾蘭人的地位依然很低,甚至還不如蘇格蘭人。” 

 “愛爾蘭大多數土地都是英國農場主,以及貴族的,真正留給本地人的,其實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