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冊立皇太孫,萬國來朝

 老二拿了錢,老大也不能幹看著,於是,小胖咬咬牙,節衣縮食,變賣了不少值錢玩意兒。 

 據說,連傢俱都賣了。 

 總算是擠出一筆錢,雖趕不上老二,但也盡了心。 

 見此情況,朱棣立即開大朝會,隆重表揚倆兒子,當然,主要表揚漢王。 

 無他,漢王出的錢最多。 

 與此同時,皇后徐妙雲也捐了錢,朱棣更是把內帑的錢,全部拿了出來。 

 趙王聽到消息,也派人送來的大量錢糧,消息傳遍到其他藩王耳朵裡,眾藩王罵罵咧咧,卻也不得不做做樣子。 

 儘管他們捨不得大出血,但那麼多藩王聚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皇帝、皇后、太子,乃至整個皇室宗親,都拿了錢,勳貴也不好乾看,紛紛捐錢。 

 勳貴一捐,文臣也不好袖手旁觀,他們致力於打壓武將,自然不會讓人比了下去。 

 於是乎,群臣轟轟烈烈的大捐款開始了,李青也捐了不少。 

 夏原吉數錢數到手抽筋,笑的合不攏嘴。 

 但他沒高興多久,就笑不出來了,朱棣手裡就不能有錢,一有錢他就覺得刺撓,必須花出去。 

 當即下令:修,加大力度修。 

 如此浩大的工程,對百姓造成了嚴重負擔,國力強盛的同時,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苦。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朱棣的政策,從長遠來看絕對正確,但對時下百姓來說,並非好事。 

 為保證工程順利,徭役制度愈發嚴苛,讓百姓苦不堪言。 

 一時間,彈劾朱棣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言官大罵朱棣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這是事實。 

 朱棣和老朱一樣,知錯、改錯,不認錯。 

 他適當減輕了徭役制度,讓百姓得以喘息,同時,也把彈劾他的言官打了板子。 

 這次倒沒打死人,但言官也不好過,一頓廷杖下來,半月都下不了地。 

 李青不好勸朱棣,也不想勸,朱棣的這些政策只有他能施行,如果就此打住,到了太子、太孫那兒,根本就施行不出來。 

 苦一代人,造福許多代人。 

 尤其是通運河,疏通後可以一直用下去,利在千秋。 

 他能做的,只有保證在這些政策實施的同時,儘可能的讓百姓少受些苦。 

 …… 

 有內閣在,李青的工作量並不大,每天工作不到兩個時辰,只提一些關鍵性意見,其餘時間都在玩樂。 

 三女歲數漸長,李青愈發珍惜眼前時光,得閒就帶著她們逛逛街,有時還會請個假,帶她們去蘇杭轉轉,領略大好河山。 

 九月份,三寶還朝。 

 這一次,三寶去的地方更多,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裡、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蘇祿等數十國。 

 帶回來的東西也比上次多了不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明的絲綢、瓷器等商品,被奉為天物,但他們那兒的土特產,在大明也是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