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敢答應嗎 作品

第178章 槍挑真定府(二)

 “你啊。”方大家憐惜的將徐瓊玉拉入懷裡“答應我,以後好好活著,再不要做傻事了。” 

 好不容易安撫住徐瓊玉,這時傳來了敲門聲,方大家繼續輕拍徐瓊玉後背,也不理會。 

 “妹妹,瓊玉,快開門。”門口是徐娘子的聲音。 

 “不開,不開,我不見這個害人精,不見。”徐瓊玉抱緊方大家,對著門怒吼“你走,你走,我不想見你……” 

 “我是來告訴你們,明日就啟程了,收拾好東西。”徐娘子回了一句,又等了良久,卻始終不見裡邊回應,只好回了自個的房間。 

 她如今對前路也十分迷茫,就算她們是從孫家逃出來的,如今這陣仗也有些過分了。況且這些人也曉得孫家對這樁婚事的真實態度,有啥怕的?不但殺了人,還四處躲。在安州的時候就因為這麼一出,竟然折返到了清苑躲避。沒想到又在這裡遇到了那位小解元,還能躲去哪呢?再躲可就進京師了,難道是去通州? 

 “某在通州,真定都有一些產業。”董陽笑道“不過和謝經歷相比,還是相去甚遠。俺如今的一切,都是靠著謝經歷。這話俺到哪都敢講。” 

 坐在鄭直對面的中年人趕緊自謙道“比不得董佐郎,不過是些餬口的營生而已。” 

 鄭直對二人的吹捧有些無語,卻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似乎是感覺丟了面子,從那處院子離開後,董陽直接將他帶到了此處,與這個叫謝國表的人結識。此人同樣家資鉅萬,卻名不顯於人,很簡單,此人還有個身份,是保定中衛經歷。更讓鄭直驚奇的是,謝國表這個人並非正途出身,而是從吏員中末等的驛吏,一步步的成為了如今朝廷從七品的命官。 

 皇明吏員在兩京的名目主要有提控、都吏、掾史、令史、書吏、胥吏、通吏、司吏、典吏、獄典、攢典、門吏等十二種。另外,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有承發。 

 在布政使司府州縣吏員的設置上,其名目主要有通吏、令史、書吏、司吏、典吏、攢典、獄典、閘吏、驛吏等。其中驛吏為所有吏員中最末等。 

 吏員服役年限遵循三年一考,六年兩考,九年三考制度。著役後,經三年一考,實歷俸三十六個月後,經巡按御史方可送考。考中者升參,不中者降參,分撥各衙門繼續服役。九年考滿後要參加京考。考試由吏部主持,中試者各依資格出身。吏員所在公署等級越高,自身所任吏職級別越高,所獲出身品級也就越高。 

 按照朝廷制度,只有在一品衙門擔任提控案牘,二品衙門擔任都吏才能夠在三考之後獲得從七品的出身。可如今朝廷冗官嚴重,國子監已經有將近十萬考生等著授官,因此就算九年三考合格之後,很多人也只能繼續留任原職。不用講,能夠佔到位置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鄭直身在隆興觀,對於高官升遷反而摸不著頭腦,卻對吏員的升遷感觸最深。從最末等的驛吏爬到如今從七品的衛經歷,這已經是難比登天。而升遷之餘攢下鉅額財富,還能惠及他人,更是難上加難。 

 如今看來真正想和他套近乎的是謝國表而不是董陽。想來若不是徐瓊玉發瘋,這位謝經歷應該還會躲在後邊。 

 “不曉得鄭解元可識得吏部文選司的石主事?”謝國表看鄭直對董陽講的這些不感興趣,立刻試探著問。 

 “敢問謝經歷問的可是藁城的石實之先生?”鄭直不確定的詢問。 

 “正是。”謝國表道。 

 “實不相瞞,石先生乃俺姻舅。”鄭直回了一句。 

 “哎呀呀。”謝國表趕緊舉杯“如此講來,俺要敬鄭解元一杯。”看對方不懂,趕緊道“俺在京之時與石主事互為知己,相見恨晚。上個月俺去京裡,還住在他家。” 

 “原來如此。”鄭直大喜,心中卻冷笑。若不是曉得石確年初已經升了文選司員外郎,若不是曉得石確從不與胥吏之流有任何接觸,他差點就被這廝騙了。這不外乎又是楊儒的那一套拉虎皮做大旗的名堂。 

 “鄭解元放心,真定府俺熟。”有了這層‘關係’,謝國表對鄭直更加熱絡起來,得知鄭直有意做些買賣,立刻拍著胸脯道“這事包在俺身上。馬料,俺記得太僕寺在真定府有個分寺,日後整個真定府的馬料都從東門號採買。就當俺送給解元公的見面禮。” 

 鄭直被對方的口氣嚇了一跳,你這吹牛是不是過了,趕緊道“不敢想,不敢想……” 

 “鄭解元瞧不起俺。”謝國表久在官場,吃過的鹽比鄭直吃過的米都多,哪裡看不出對方以為他喝多了,直接道“老董可以作證,這事若是辦不成,俺把東門號的草料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