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敢答應嗎 作品

第163章 跌跌撞撞(十七)

 “這位是誰啊?”鄭直從竹筒裡拿出筷子,順勢詢問“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咋還能掛賬?” 

 “俺們縣衙的代書。”跑堂無可奈何道“姓崇,崇老爺,每次下鄉都會來俺們這吃碗麵。” 

 “不過就是個訟棍而已,啥老爺,連個秀才都不是。”旁邊有人聽到不屑一顧“小二哥,莫怪俺沒提醒你,小心這面錢打了水漂。” 

 跑堂一聽,趕忙問“這話啥意思?” 

 “這訟棍不就是靠著和知縣老爺關係好,才能把著代寫狀紙的買賣嗎?”那人顯然就是挑撥是非的“如今知縣老爺已經換了人,哪個曉得他這買賣還做不做得下去。到時候你的賬能不能收回來也不一定。” 

 代書謂代人撰寫文稿,指以代人撰寫稟帖訴狀等為業的人。不同於訟師為求準告勝訴往往增減罪行、舞文弄墨,如“誕詞不經,則邵恭為之。恭操筆如刀,而以孝溢怒之言,飾為蛇足”。甚至起滅詞訟,為害一方。代書自古以來都是民間行為,官方許可。進入皇明之後,杜絕訟師興訟成為評價親民官能力的重要一條。因此詞訟必須由官代書代人寫狀,否則不準狀。由此一州一縣興訟之事往往把持在這些人手裡。 

 “二子,面好了。”不等跑堂青年開口,正在煮麵的老叟插話,青年應了一聲,走了過去。 

 鄭直則繼續吃了起來。不用講,剛剛那位姓崇的官代書最近有失業的危險。儘管在安陽一敗塗地,可是他依舊認為,思路沒有錯,只是他當時沒有地利人和,只有天時。如今本鄉本土,找那些放利錢的收購質押債券,其實才是最划算的。而這個姓崇的無疑是一個,專門做這種髒活的好幫手。若是效果好,之後全府他都要如此。 

 吃完麵之後,鄭直繼續催促眾人趕路。沒走多久,就看到了前方出現了那位崇姓讀書人的身影。鄭直坐在車中並沒有貿然和對方打招呼,而是透過車窗靜靜的看著此人漸漸被落在身後。此刻才發覺對方看的根本不是啥課本,而是《大觀園》,心中不由想笑。 

 因為盤下了姜佐在藁城的所有產業,鄭直根本不用再在縣城尋找住的地方。直接來到了距離縣衙不遠,名為“得意坊”的榻店入駐。留任的掌櫃已經恭候,趕忙迎了上來“東家,小的是得意坊掌櫃龔其昌。” 

 鄭直點點頭,四下打量了一下,院裡佔地寬廣,並不是直隸這邊常見的合院建築,而是類似山西那邊的樓院甚至整個二層用棧道連接,形成了一座空中樓閣,想來是為了能夠安置更多的客人。 

 “咱這前邊前樓是酒店,院內可以擺酒席,後樓就是客房。過了夾道,後院還有為貴客準備的單獨小院。東家今夜就住在那裡。”龔其昌趕緊將得意坊的基本情況向鄭直做了介紹。 

 “味道居在哪?”鄭直在對方引領下,向後院走去。味道居就是宴請新任知縣劉溥的酒樓,是新開的,聽人講東主是江西人,買賣做的很大,遍及直隸、山東、南京、江西。鄭直其實有些奇怪,雖然真定號稱九省通衢,可是大部分客商都是北人,南人更願意在京師,來此的……怕不是哪位官員的提線木偶吧? 

 “在路尾最南頭。”龔其昌道“不管是菜品還是住的條件,都比不上咱家。” 

 “縣裡邊曉得姜先生把這盤給俺了嗎?”鄭直不置可否。比不上,可是這承辦權卻被人家弄到手裡了。過幾日全縣名流雲集於味道居,這名頭可不是一般的響亮了。來酒肆吃酒的有多少是為了真正的品嚐那些手藝?不都大多是為了名頭嗎?顯然龔其昌經商多年,見識還不如他。 

 “應該都曉得了。”龔其昌不動聲色的回了一句“畢竟俺們這不同於旁的地方。”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人走茶涼,這才是正常。哪怕姜佐在藁城待了五年多,依舊不能倖免,最多就是在縣誌上留下濃厚一筆。 

 鄭直笑笑“沒事,慢慢買賣會好的。”講完走進了院子。 

 相比前院,後院這裡佔地同樣不小,更為難得的是,院內佈置的相當用心。不但花草樹木一應俱全,甚至在院子正中還安放了一口大缸,裡邊養著幾條魚。 

 “這是姜先生的主文歸置的。”龔其昌沒有一點磕絆的改口“不少住過這裡的客官都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