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電視臺的想法


  這檔音綜的誕生,就是簡簡單單給歌手一個舞臺,一個配備了頂尖管絃樂隊的舞臺,讓歌手去現場發揮,讓觀眾欣賞音樂的純粹。

  節目流程走的是明星加專業音樂人路線,老中青相結合,以流行音樂為主的各種流派類型相互雜陳,主體形式還是選秀式的歌唱pk。

  它的價值在於,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相信歌手的本質在於唱好歌,而不在於駁雜的炒作、包裝。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有情的歌聲繼續嘹亮,讓歌手迴歸本色。

  同時裡面集結了歌壇的資深唱將、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向觀眾呈現了一場音樂盛宴。

  所揭示出來的文化內涵,營銷模式,和節目本身的創新性,還是很值得每一個媒體人思考與借鑑的。

  從嘉賓選擇再到歌曲選擇都營造了全民觀看的氛圍,節目過程中懸念留給嘉賓,而觀者享受到了洞察一切的權力。

  攝製組採用多線敘事,齊頭並進的手法,交叉剪輯,尤其是在別人演唱時及時穿插進對手的畫面,這已經不是一場娛樂節目,而變成了一場心理戰。

  歌手被這節目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人,節目的互動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嘉賓與觀眾的互動,而是嘉賓間的互動。

  電視觀眾會在大部分時間裡,享受著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直到最後投票揭曉,立場逆轉被導演手機裡的一條微短信折磨。

  它的出現,不是音樂行業的突破,但卻是電視綜藝節目的一次突圍。

  這種突圍首先來自前所未有的對音樂的尊重。

  除了殿堂級的音樂設備和現場各種類型的音樂大師坐鎮,節目中每一位歌手演唱時熒屏左下角的字幕,除了歌曲的原唱、詞曲作者、編曲者,還有現場擔任伴奏的樂手的名字,這個小小的細節撼動不少音綜的固有認知。

  突圍還在於改變了歌手,通過這檔節目,這樣一種人生體驗,將歌手內心對音樂的熱愛以及為音樂之夢拼搏的激情、韌性徹底“挖掘”出來並無限放大。

  現場的音響、燈光以及製作則展現了電視節目目前製作的高標準和精細化,還雜糅了多種節目形式,有棚內演唱、全程真人秀、外景跟拍等等。

  從表面上看,這種全景式真人秀的成功運用,都還只是這檔節目理念創新的手段和外在體現,真正過人之處在於尊重音樂核心純粹而表現手法極致。

  因此,今後會很難被複制和跟隨,更由於這些創新都是申請了做管理版權的,除非購買錄製權限,否則只會是天下獨此一家。

  首期的錄製,當然只有場內部分,之前的歌手接到邀請函以及出場的鏡頭,早在劉清山來到前就已經拍攝完成。

  所以歌手們的出場方式,是以各自的成名曲來開場。

  羽銓兄弟的《心似狂潮》,黃執忠的《海闊天空》,沙永亮的《飄》,黃芪的《等待》,尚文潔的《最終信仰》,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劉煥的《彎彎的月亮》,陸續登場。

  幾乎每一首都引來全場觀眾們的回憶殺,即便是很多工作人員,都有很多人是眼含熱淚觀看的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