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856. 背道而馳 雲縣.謝雙瑤 蝦夷人:笑死……





不僅僅是蝦夷人,甚至更北一些,苦葉島那塊,乃至通古斯沿海那片,更往北,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也有南遷的,當然,就幾百人,如果不是李魁芝一干人去了蝦夷地,也有人在苦葉島勘察地理,華夏這邊都不會注意到這點,但要考慮到,因紐特整個族群,在幾百年後也就那麼幾千人,幾百人南遷,這數目已經不少了,可見北方的氣候現在究竟嚴酷到了什麼程度。




按謝雙瑤派去苦葉島的地理勘查小隊傳回來的報告,水銀溫度計都不夠使了,也就是說,低溫已經低於零下三十九度,至於再往多低測不出來,得要更先進的溫度計去才能給出具體數值,按照謝雙瑤的估計,苦葉島還是島嶼,要比內陸暖和一些,建州女金去通古斯定居的那批人,在冬天需要面臨的可能是零下五十度的嚴寒。




零下五十度的嚴寒,搭配著的就是今年福建道、廣府道明顯涼爽的夏天,甚至謝雙瑤感覺一個空調扇就足以度夏了,最高溫普遍在35c左右,也沒有幾天,30c的天居多,大多數百姓都認為今年的夏天是很宜人的,配合上水泥房較厚的牆體,很多人一整個夏天都還蓋著被子哩,前幾年熱得晚上在院子裡睡竹床的事情,似乎很快已經淡化為回憶了。




百姓們歡度著這個涼爽而豐收的夏秋,而謝雙瑤等管理層,卻是慶幸於他們及時地開始了南洋方向的開拓,從農業角度來說,這個高溫天氣已經是雙季稻的極限了,明年的天氣如果再涼下來,福建道、廣府道和雞籠島,這些老華夏領土的最南端,減產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只能改種單季稻和耐寒作物,譬如土豆、小麥作為補充。好在他們拿下了南洋,否則買活軍政權的一大基石——永遠充足的糧食供應,就要因此動搖了。




缺人啊,南洋也缺人,其實通古斯那裡也缺,因為氣候的關係,那邊的建州人有點兒無處可去了,往南去草原吧,草原也鬧災荒,打入關內沒這個本事,又需要吃的……怎麼辦?他們只能向買活軍求助,希望用礦產和買活軍換糧食——礦產那裡來呢?他們希望買活軍派出專家來勘礦,並且教他們開採,甚至邀請買活軍把重刑犯流放到通古斯去採礦,由建州來確保他們的安全,在羅剎人的虎視眈眈下保住礦產……是的,想要站住通古斯可不容易,因為氣候的逼迫,羅剎人也在開拓他們的實控範圍,謝雙瑤對於他們出現在通古斯並不詫異,歷史上,羅剎人頂著低溫,就是在這個時期於通古斯搞開發呢!




童奴兒還真有點本事,隔了千萬裡,也算是號住了謝雙瑤的脈,知道她大概率是捨不得通古斯這塊資源寶地的。謝雙瑤心想,在這個嚴酷的時代,能折騰出一番動靜的人真的都不簡單,這個老頭子不肯南下,寧可頂著低溫去通古斯,居然也沒被凍死,還給兒子們出了這個主意。雖然敏朝幫助建州人在通古斯落腳,也是之前承諾過的,但承諾要兌現,還要更細緻的談判和更赤.裸的利益交換,建州人一發現羅剎人也在窺伺通古斯和他們的聚居地,就直接想到了用武力來換糧食的做法,願意做通古斯的戍邊人,這思路還挺靈活的……




只要這個口子一開,流配寧古塔以後就變成流配通古斯了,甚至把思路打開點的話,礦工除了掙工錢的自由民,苦刑犯之外,說不定還會加入被捕的羅剎戰俘什麼的,只要有羅剎人到通古斯來定居,建州人就可以入侵村莊,把人捕回去做礦奴,毫無疑問,這能促使通古斯礦業的發展,對買地和建州雙方都有利,對建州的好處要更大得多,不管他們最開始是因為什麼原因來到這裡,處於什麼地位,住久了,這塊地方就是他們自己的了,謝雙瑤對於這個套路是很熟悉的,她在這件事上也給了自己的答案:想要糧食,可以,買活軍願意和自己人做買賣,但要注意的是,買活軍也只喜歡和自己人做買賣。




什麼叫做自己人呢?說漢話,穿漢衣,承認自己是華夏子民,遵循買活規矩的就是自己人,在此之前,通古斯建州的貿易額度是有限的,並不足以讓他們在通古斯極速壯大,買活軍也不會賣給他們太先進的武器,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和羅剎人爭鬥。而如果他們願意遵循買活軍的規矩,那麼買活軍的規矩就會要求他們,對於羅剎平民不能任意劫掠——倒是可以用糧食來誘惑他們加入己方陣營學習漢語,這民族都是留好空的,羅剎族本來就是華夏百族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