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810. 懷疑的種子 海上.SSR們 本初子午……





“這裡大概是整個東非最文明的地方了。”




由於奧斯曼帝國的存在,他們沒有去埃及補給,因此無法見證埃及行省的開化程度,不過,麻林地的人民還是給旅行者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歐羅巴人對非洲的印象是直接而刻板的:黑色的人種、原生態的,幾乎不能完全遮蔽身體的服飾,稀疏低矮的泥磚建築物……基本上,只要一離開馬裡帝國和黃金海岸,這幾種印象可以涵蓋他們經過的所有港口。而且,這些港口的秩序也完全依賴當地的白人維持,黑人們如果不是被白人管理著,就幾乎完全不能溝通,既不會做買賣,也不會出來和他們見面,在岸邊一看到船隻,就紛紛躲往密林裡,完全拒絕和航海者們打交道,理所當然他們也沒有值得一提的船隻。至於說王國、文字、歷史、城市,對原始部落要求這些,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了。




但是,麻林地這裡是不太一樣的,麻林地是一個由黑人國王管理的城邦,它已經有點城市化的樣子了,至少有了一些石質和木製的建築物,有些建築物明顯可以看出有奧斯曼帝國,或者是東方古國的特徵,暗示著它是由這兩個國家的旅行者指導建成的,更重要的是,這裡的城市居民不少,而且其中識字的人很多,政務也較有條理,甚至旅客們還在巷子裡發現了一所學校——這實在是太罕見了,一所任何人都能來就讀的社區掃盲學校!




“這再正常不過了。”




水手史密斯反而司空見慣,他笑著說,“買活軍的船隊在這裡停留了四年之久,不建幾所學校是不可能的。買活軍最喜歡的就是散播知識——越往東走,你們就越能品嚐到那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買活軍不收取代價,傳播各種各樣珍貴的知識,信息的交換速度,會讓你們大為吃驚的,哪怕是買活軍治下的一所小城,文雅的程度也要遠遠超過梵蒂岡!”




他的論斷當然非常的冒犯,但是,不論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沒有什麼好反駁的,因為迄今為止,學校在歐羅巴大陸也仍然是非常罕見的東西,貴族們都是通過一對一的家庭教師來學習知識的,此外,教堂也承擔了有限度的掃盲工作,再往下就只能指望教會學校和教會大學了。面向平民,不收取任何學費的學校,在歐羅巴是從未存在過的東西,麻林地的一所小學校,讓他們感受到了東西文明之間的差距。




總的說來,這一路東行,他們所感受到的文明的輝光,都和買活軍有關,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和想象中差別太大的景象,錫蘭、蘇拉特,都和他們想得差不多,是掩映在南亞密林中的小城市,這裡的土地非常富饒,廟宇也光輝燦爛,但土著居民的開化程度只是比非洲稍微好一點點罷了。




歐羅巴的船隻是一路把文明帶進非洲土地的,這一點可以確信無疑,如果沒有殖民者的船隻,非洲的百姓組織程度甚至低到無法維持一座港口的運轉,在錫蘭和蘇拉特情況也差不多——當地的農業非常粗放,種植業也完全不能規模化,殖民者們前來,把組織開墾種植園的經驗交給當地的大貴族,和他們合作貿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文明的散播——也是因此,東印度公司才得到了莫臥兒帝國的歡心,因為他們的到來,畢竟是讓統治者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就這樣,麻林地直接航向錫蘭,在錫蘭停留補給之後,則直接前往蘇拉特,這是東印度公司在南亞建立的最早據點,如今,他們還在孟加拉灣試圖建立另一個據點,開設工廠,此外,東印度公司還瞄準了加爾各答和金奈,這些地方可以種植香料、棉花,不論哪一種,都是歐羅巴急缺的貴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