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717. 二道磨的精米來了 盛京.眾人 你是漢……

“糧食,糧食來了,都讓一讓——都有都有,老的少的,只要守規矩,都有份額——買活軍的大米,那可是好東西!管夠管夠!”




盛京城門口,伴隨著轆轆的車輪聲,一眼望不到頭的獨輪車長龍,上頭堆疊的都是高高的米袋子:運糧的兵丁五大三粗,眉開眼笑,雖然一張嘴有明顯的南方口音,但官話也還算是好懂,叫很多相攜著在城門口觀望著,已經迫不及待你爭我搶,想要跟著運糧車跑的半大小子們,臉上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額娘,額娘,有吃的了!你看,好多袋糧食啊!”




“噓!說了多少次了,你是漢人,叫娘!”




這樣的對話,在旁觀人群中是屢見不鮮的,許多婦人已經穿起了漢家服飾——布料很寒酸,臨時改動的痕跡很大,往往是拼的領口,腰身也有明顯的收窄痕跡,而襖裙要比上衣普遍新一些。




這明顯是後改的,因為女金人現在不分男女,都愛穿長袍,高領直溜兒,在百姓們這裡,男女差別不大,只要身高差不多,甚至可以混著穿,為了方便行走上馬,長袍都是四面開衩,窄袖圓領,沒有在馬上活動時,不戴皮護袖——也叫馬蹄袖,百姓的袍子沒有鑲邊滾邊的,就連旗主的服飾也很簡單,最多是配飾華麗一些而已。




在盛京的百姓,凡是女金人都是這樣穿著,倒也不分包衣、正丁,便是漢人,也會換上旗裝,因此盛京城這裡,漢式的衣服是很罕見的,甚至還有一些投靠過來比較久的漢人,因為巴結得好,攀上了一兩門女金人的親戚,也學著會說了建州的土話,便從此以老建州自稱了,這些人往往會改掉自己的漢姓,冒稱自己是某佳氏——佟佳氏是常見的,還有何佳氏、馬佳氏等等。




這是因為老建州人彼此之間聯絡有親,難以冒充,但這些某佳氏的來源就很繁雜,也有因為地名而來的正經赫(何)佳氏、馬佳氏,也有後來被同化的包衣,因為漢姓為馬、何,被改了這個姓的,因此漢人改這個姓,再和現在已經過世落寞的皇親國戚之間攀個關係,言談間的底氣就很足了。




就比如說早已去世的老汗長子廣略貝勒吧,他手下就曾經使喚過一個漢人包衣何佳氏,這個何佳氏十七八年前就去世了,去世之後,他在盛京城裡的族譜不斷的發展壯大,現在已有了至少一百多親戚:固然,這是經不起細究的,可百姓居家過日子,只要發生衝突時能有個說頭,稍微撐撐腰,不至於被欺負太狠了也就行了,又有誰會去較這個真呢?




不過,隨著局勢的轉變,在敏軍、買活軍的使團入城之後,城中的漢人就又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了,原本被擄掠過來的漢奴,這個不說了,身份是不消質疑的,還有來源原本很繁雜的包衣們,現在也都聲稱自己是漢人出身——




漢語說得流利的也有幾分可信,可不太會說漢話的也能折衷呀,年輕的就說自己的父母是漢人,冒充包衣,不敢教太多漢語,怕露了馬腳,年老的……年老的沒有辦法,那就裝啞巴了。於是這一陣子,城裡的啞巴又呈直線數量上漲,這種荒謬的景象一直持續到了買活軍的軍需船從東江島中轉過來為止。




這批船帶來了大量的軍需,這本來就是按約定包運遼餉的一部分,送到盛京,主要是為了補給大軍,不過,這也有效地緩解了盛京的糧荒——軍需肯定是要有富裕的,要考慮到打仗時期的損耗,在冬季的遼東大地上,攻城軍隊幾乎不能從野外獲得任何補給,因此必然要多運一些糧草。




現在,打是打不起來了,就有一部分糧草可以支援存糧不足的盛京,這一點是很好的,這陣子盛京城內的糧價都要漲瘋了,連皇宮都不能保證所有人吃飽,普通百姓們懇求為敏軍做事換糧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事還有點棘手——壯年漢子現在還留在盛京城內的,大概就一萬人出頭,這些人很多都還是登上了大妃、四貝勒遞交過來的花名冊的,屬於他們的親兵,餘下的七八萬人都是沒有什麼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婦女、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