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669. 政策轉向 占城港.莫祈平 莫祈平的野……





上頭的政策正在轉向,軍主已經更改了心中的預期,從領地內一視同仁,均以嚴刑峻法,推進她的那套新規矩,轉變為集中力量處理華夏本土,而由於處理的速度,大概比她預估得要慢得多,是以,她準備鬆鬆手裡的韁繩,先讓一批好狗出去把地盤給佔住了。




這個比喻粗俗了一點,但卻絲毫都不冒犯,事實上,好狗預備役鄭地虎,正是因此興奮莫名——蝦夷地倒是從頭到尾都不是華夏的地盤,算是徹底的生番地,所以李魁芝適用了這種開拓優惠,南洋這裡呢?如果一直到三大宣慰司曾經的地盤,都算是華夏故土,限制較嚴格的話,那……往身毒去,那一塊地盤是不是也能適用開拓優惠?或者更進一步,敢想一點,南洋這裡,距離華夏略遠一些的地方,如果也能支持開拓優惠,允許他們自己建城做城主……




雖然想得是很美,但鄭地虎也知道可能性不大,南洋畢竟和華夏本土接壤,這是一,且南洋人口相對稠密,也已有了知識教這個利器,不像是蝦夷地那樣艱苦,也就不需要放開這麼多的權柄了。但這畢竟是個振奮人心的變化——若是南邊機會不大,他們也可以去北邊麼,東瀛那是多少年來熟慣了的地方……不論如何,對十八芝這樣有錢有勢的大海盜來說,不論會不會走這條路,多個選擇總是好的。




而眼下,一旦知道了這個消息,莫祈平也就再沒什麼好猶豫的了,更是理解了他為何如此爽快地就給知識教加了編制——如果要鬆綁,至少在鄭地虎看來,松編制那也是遲早的事情,順水人情為何不做?更往深了說,鄭地虎或許不是不知道,如此鬆綁,將來可能會給南洋的財政帶來沉重負擔,但他是不是已無心在南洋久留,也就不考慮長久的事情了呢?




這都是後話了,也難存定論,至少在如今,知識教的緊箍咒是暫且得到了解放,莫祈平也沒有再尋根究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主任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現在是個多事之秋,各處的新聞很多,南洋的事情,應該也難以上報吧。”




雙方相視一笑,都知道默契已成,占城港這裡,正在積蓄中的一股問題已有了化解的辦法,兩人也都是一陣輕鬆,無言地互相舉了舉杯子,一飲而盡,方才說些閒話,莫祈平不無感慨,“我以為軍主的性格,一向是非常執拗的……”




“軍主應該也是明白,原有的想法實在是不成了——不過我想,軍主倒不是執拗,而是專注,她原來以為這條路能成,各路英雄能等她把領地消化得盡善盡美,再往外擴張。如今既然發覺此策不成,那便也就立刻換了個路子。”




鄭地虎由衷地道,“軍主的大才,不是我等可以蠡測的,其道心也是堅定異常,如今之舉,不像是道心動搖,更像是承認現實,換了一條路走,其心卻是始終未變,我們這些駐邊駐外的小嘍囉,皮還是要繃緊些啊!否則,將來就算逃去天涯海角,又焉知能否逃出軍主的五指山呢?”




莫祈平認為這句話極有道理,他也心有慼慼焉地嘆了口氣,壓制住了剛才聽了鄭地虎一席話後,心中不可避免湧動出的狂喜:知識教的擴張,就相當於祭司權力的擴張,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會因此心潮起伏,感受到本能的極大誘惑。




但是,理智依然是不能丟失的,鄭主任話中的告誡,既是自省也是對他的敲打,此時此刻,他們兩人的處境和心情也的確相似——諸侯一方,難道不是一個政治人物最終極的追求嗎?可永遠都要記住,你再能,謝六姐,還有謝六姐用她那瘋狂的教育制度培養出的各路豪傑,卻永遠都要比你更能得多,要不想落得個礦山挖煤的下場,就得謹言慎行,永遠都拿捏好無言的分寸……李魁芝要不是拿捏住了那玄妙的分寸,這會兒他就不是招兵買馬,準備去蝦夷地開拓,說不準就要在海上和老兄弟兵戎相見,甚至是被送去礦山,了此殘生了。




“星海無盡,知識無涯……”他本能地念誦了一句知識教的佛號,“知識在上,只要有了知識,寰宇莫不在慧眼之中,我們又有哪裡可逃呢?”




話雖如此,心中也是自驚自省,但莫祈平卻還是身不由己一般,仔細向鄭地虎探聽了一番李魁芝的近況:罰沒的買活錢是什麼標準?質押的開拓貸款又是怎麼計算的……鄭地虎也一一告知,“先要有一本開拓計劃書,要做得仔細,看過了沒有問題,再往衙門繳錢做抵押,以老李所說,抵押的財物再加上罰沒的那些,差不多就是全副身家,出入不超過千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