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393章 莊子再等等,(下)馬上就來了!

現在是南洋的乾季,出行可以靠陸路,這一點對於人們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樣上路要比坐船舒服,在雨季的時候,占城和村寨的聯繫主要是靠竹排,因為只有竹排能走通往各個村落的小水道。徐俠客和張宗子都是見人坐過竹排的,小竹排載貨載人非常有限,隊伍就不可能這麼多人了,要麼削減人,要麼削減行李,條件比走陸路要艱苦得多。




這是南洋這裡和華夏不一樣的地方,在華夏江南,船隻是比陸路要稍微舒服一點的,如果能坐海船的話,沒有風暴,在近海航行,兩到三天就補給一次的海船,可以說是現在最舒適、最經濟也最適合老人的旅行方式了。而南洋這裡的旅遊體驗呢,張宗子總結出了一個點,是他從謝六姐那裡學來的。




“這種路!”他在矮腳馬上顛簸得屁股疼時,很不高興地說,“如果說比走船舒服,那就是在比爛。”




他這是在舒服的買活軍區域生活得太久了,已經習慣了平坦的路面,包括新開發的雞籠島,能走人的路也都是平整的水泥路,買活軍在修路上是非常捨得花費功夫的,謝六姐常把‘要想富,先修路’這種仙界的俗語掛在嘴邊,還有一個,是張宗子在離家到買活軍這裡來之前,實際上並沒有怎麼遊歷過,不像是徐俠客,在江浙一帶已經遊歷多年,他可以適應南洋的土路:軟爛崎嶇,雜著小石塊,還時不時要邁過一些生長到路上的樹根。




在這種路上,騎馬和走路其實各有各的不舒服,騎馬顛簸,走路費腳,徐俠客等人穿的厚底草涼鞋惹來了華人通譯的羨慕,土人們對此則無動於衷,他們都是光腳。幾個馬奴手持砍刀、掃棍,走在小路的前後方,用掃棍在路邊的草叢中掃蕩敲打,草叢裡不時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蛇!”




的確,是蛇,南洋這裡的蛇是非常多的,多到南洋百姓普遍供奉蛇神,這一點徐俠客之前聽鄭地虎說過一次,不過在會安,只有兩三座龍王廟,徐俠客在戰後去擺放時感觸不深,當時廟宇多數作為會安本地華兵的聚集點,被打得亂七八糟的,只能看到龍王廟裡的神像和華夏不同,有明顯的蛇類特徵,可以說是像蛇多過像龍,到占城這裡,感覺就很明顯了,占城的城牆頭就是九頭蛇的娜迦神像,城裡也隨處可見到娜迦。每一尊娜迦神像下都有百姓自發供奉的香花,他感慨道,“果然所有信仰都有原因,越是渥熱潮溼的地方,蛇就越多,蛇神也就越多人供奉。”




“六姐在科普課上說過,越人的祖先也是敬奉蛇神的,楚人也敬奉蛇神——不過如今我們吳越江南一帶倒是沒這麼多蛇,也就沒什麼人拜蛇了。”




兩個文化人聚在一起,說的都是這些動輒千百年以前的事情,如果是從前,兵士們是插不上話的,但現在他們也興致勃勃地聊起來。“也不能說全沒有蛇了,山林間蛇還是多的,只不像這裡這麼多罷了。”




“歸根結底還是氣候變化,百姓們把農田開出來了,蛇就少多了。如今雲貴那一帶和南洋一樣,還是極多蛇,所以那裡有不少蛇人、蠱婆的傳說,按六姐的說法,往後數十年,南洋也會越來越涼快,說不得這幾十年南洋的蛇也會越來越少了。小冰河時期嘛!”




兩個通譯都聽得很入神,甚至微微張著嘴,連路都顧不上看了,他們急切地打探著小冰河時期這個詞的意思,因為這幾年南洋的氣候確實算得上是寒冷——在乾季,通譯現在都要穿兩件衣服了!還都是長袖,四五年前,哪怕是乾季也穿不住兩件衣服。




恨不得袒胸露乳地上路的買活軍們很難理解通譯們,不過他們還是解釋了緣由,“簡單的說,就是往後數十甚至上百年,全天下都會更冷,南洋這裡的氣候也會和從前不同……這時候適合種田的地方會比從前多。”




一旦來到南洋,就會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種田需要的天候,太冷了不行,太熱了也不行,太乾太溼都不行,尤其是南洋這樣的地方,旱澇不定,發洪水時,湖面擴張可以把城市淹沒,水太多了是主要的問題,所以城市非常注意排水。




天冷了,稍微少下點雨,空氣也乾燥一些,哪怕是燒荒都比較容易成功,有時候多雨的年份,就是在乾季也不容易燒著樹林,因為樹木實在是太潮溼了——村寨又沒有能砍樹的鐵器,就只能繼續種已經兩三年的薄田,肥力太差,結不出多少糧。一次歉收之後,村子裡往往就要獻祭,按照通譯的說法,場面非常兇殘,祭品奴隸會被肢解,分別埋在田地四周,祈求神靈保佑,來年多打糧食。“所以我們很不願和這些信奉本地神的土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