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355章 魔鬼細節





這還是好事兒,但如果他做了些不大不小的壞事兒,要扣分呢?人們只能通過他隨身攜帶的介紹信上的地址,為他寫信去扣分——但如果信丟失了呢?如果信是偽造的呢?又或者這個人覺得自己的身份髒了,決心換個身份生活,便假稱自己是外地來的流民,重新獲取了一個身份,建立一個檔案呢?




如果這是後世,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人們能通過太多辦法來查驗一個人的身份了,政審分實際上就是用的信用體系架構,只是謝雙瑤將它擴大到了很多地方而已。但是,敏朝的條件就是這樣,政審分這個東西,現在開始逐漸地出現了不適應地盤擴張的情況,需要謝雙瑤來對此進行調整了。




要麼就是嚴格的限制百姓的遷移——政審分最開始的時候是很好用的,因為買活軍的地盤很小,只有彬山、雲縣和臨城縣的時候,當然很好用了,一個人出門去做工,不是去彬山就是去雲縣,有什麼事兩邊來回寫信問一問就好了,通信時間也很短,人口也少,不過是幾萬人,分開來管理的話,一個基層吏目對接的不過就是幾百人,大致都能做到心中有數。




現在,地盤大了,有幾百萬的百姓,百姓們也活躍了,到處的亂竄,那麼政審分的管理就成為一大難題了,並不能收到謝雙瑤理想中的效果。而且,這個紕漏並不是隻影響到政審分,買活軍有很多福利是和戶籍掛鉤的,譬如說新佔之地的百姓,他們享受的福利和老地盤的百姓、進買活軍這裡來做活的流民,都有很大的不同。戶籍身份不能明確的話,福利制度也就無從貫徹了,這也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所以說,在電腦和網絡發明之前,對人口的流動進行嚴格管理,還真是在百姓看來毫無必要,但在官府看來卻幾乎是必須的限制啊……謝雙瑤想到這些事情就頭疼,一個良善百姓閒來無事,想在買活軍治下旅遊旅遊,效仿徐大俠的風采,這難道是什麼壞事嗎?




按照謝雙瑤的本意,還要鼓勵這種探險精神呢。如果一個政權長期要求所有百姓都待在原地,那怎麼培養出冒險家?百姓們還會敢於去海外闖蕩嗎?如果出門是件麻煩的大事,那麼,整個文明就會傾向於少出門,這是不可扭轉的客觀邏輯。




出門是不可能不出門的,只能想辦法對這個制度進行修訂,謝雙瑤的智囊團只能提供一些蹩腳的策略——比如說。把百姓每年出外做工的地點和行業都進行限制的話,如此一來,檔案的管理還是相對簡單的,只需要派出專人進行對接就好了。




譬如說每年九月到十二月,吳興縣所有外出務工的百姓,都在官府的組織下去雲縣,只能在雲縣做工,期間由雲縣衙門管理他們的檔案,期滿遞交政審分檔案,回到吳興之後,由吳興這邊對應入檔——這樣的話,政審分就可以始終記錄這一批人的德行動向。




但是,這種做法就像是敏朝把百姓生硬地分為士農工商一樣,完全忽略了人的個體差異性,這樣拍腦袋的政策,除了讓人頭疼以外,是沒有什麼可行性的。謝雙瑤對這種盲目給百姓加壓,違反人性的做法並不感冒,不過這樣一來,她就只能放棄‘一分通用’的想法了——比起想辦法讓一份檔案全國管理,目前來說,更好的辦法還是‘一分一地’。




也就是說,對於一般的百姓來說,長期在甲地生活,會有一份厚厚的平日檔案,但是,這份檔案中的分數,只能在本地使用,去到外地的話,就是從零開始,好的東西也積累不過去,壞的東西也不會帶去影響——大部分真正嚴重的罪行,基本上查出來就治罪了,記在檔案裡的加分項居多,扣分項相對還是比較少,這樣的處理不至於讓真正大奸大惡的人重新開始得太簡單,對於那些有點小過錯的人,如果願意付出搬遷的代價重新開始,那就此清零也不算是太寬待了。




不過,這樣一來,政審分對一些好東西的兌換,也就有很強的地域性了,外地人將不能憑藉自己的高額政審分來雲縣購買緊俏商品——謝雙瑤在這條上做了一定的標註,因為是否要專列出一個政策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還要通過調研來確定這些人的身份,是否值得她多花人力成本去籠絡,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




這個做法,對大部分百姓來說,影響並不是太大,甚至可以說是小小的利好,因為他們打完工,到底還是要回到老家去過生活的。而且,說實話,百姓們的政審分高低其實是很無所謂的事情,他們並不和這個分數發生什麼影響。不過,這樣一來,官府就從容得多了,至少檔案室可以少去極多的工作量,郵政系統也能免去一些送公文的開支——拿下福建道全境剛兩年多,百姓們才開始流動,吏目們就注意到了檔案帶來的通函壓力,現在進行政策調整的話,財政上吃的虧還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