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310章 狗栓家的團年飯





“今年過的肥!”




“一年更比一年肥!”




又有人半站起身去看鄰桌的菜色,坐下來神神秘秘地說,“那桌單身漢,菜色單調——沒我們的好!”




“那是,他們那都是宿舍的,我們這是有家的人,不好比,不好比!”




這話要小聲說,因為宿舍那邊無疑是人多勢眾的,也因此,街坊這裡大家自覺地很抱團:這條巷子就在買活軍建的廉租房附近,多是木造的老房子,說到居住條件,其實是不如廉租房的,這裡的住戶多是拖家帶口的流民,因有了孩子,又不願舍給孤兒院,便咬牙只能自己出來賃房子住,哪怕房租說起來並不便宜,這些有家的人,和廉租房的單身男女互相都有些看不上。不過因為對方人多,彼此倒也不敢爭鬥什麼,只是平時互相照看,不讓自家巷子的孩子,被外人欺負了去。




在團年飯上,這隱隱的分隔,和平日裡要淡薄一些,但攀比的心思仍在——團年飯是按桌來算的,一般是街坊各自找到附近工廠又或是衙門的食堂,找大食肆的也有,但少。兩邊談好了,鍋子加菜乾是多少錢,為了食堂方便,這個基本的價格和菜色,大家都是一樣的。




如此,街坊們早半個月便有人來收錢下定,想來吃團年飯的,早都說好了,誰和誰一桌,如此一桌定下之後,餘下的菜色,便由桌上各家自定,最好都是能下火鍋燙熟的菜色,畢竟冬日天冷,食肆裡只能靠火鍋爐子取暖,菜涼了也不好吃。不過一般會來吃團年飯的家庭,他們自己在家也用不上地暖,因此倒也不在乎這個。




這團年飯的習俗,也是剛興起沒有幾年,主要是住宿舍的單身男女,不是沒了家的流民,便是外地窮人來務工,為了省錢,過年也不回去,有家也和沒家一個樣,這些人,要說完全沒錢,那不至於,但又沒有富裕到能在本地成家的地步。




平時他們多數都是吃僱主供的一餐飯,其餘兩餐自行解決,或者是蒸飯,或者是街上隨意吃些小吃,進了臘月,開始歇年,街上食肆陸續關門,他們吃飯不方便了,要自己做年夜飯,單人也覺得淒涼,若是住宿舍的,更是不許開火,因此這段時間內,便搭夥吃飯,也是取個大家熱鬧的意思,不至於冷清過年。




而狗栓一家人,往日裡過年,也是大家族聚在一起,動輒便是幾十人一起吃飯,如今兄妹三人相依為命,要說能把年事完全操持下來,也是為難了他們,不說別的,年夜飯便覺得很難做——外地來的流民,和他們這樣情況的很多,便是搬出來住,那也只是兩三人的小家庭。都是村裡人,一大家子的年過慣了,忽然只有兩三個人過年,也覺得淒涼。因此,他們也願意來吃團年飯,至少大家在一塊,說說笑笑的,也能沾些熱鬧的氣息。




這些人,組成了來吃團年飯的主力群體,至於那些窮得在老家過不了年,大年三十還在深山老林裡躲債的莊客佃戶,他們才不在乎年不年的,乘著年下工錢好,多數都在食肆裡幫忙打雜,又去做街道清潔工,澡堂子裡運煤燒水,什麼賺錢做什麼,年是什麼,沒有錢重要。




狗栓他們家,若不是行業十分特別,其實或許此時也會來做雜工。他們兄妹是絕境裡出來的人,實在是窮得怕了,哪怕如今日子殷實,也是一家子都鑽在錢眼裡,半點不會懈怠。因從前宋牙婆說了,小妹讀書有大前景,因此兩個哥哥,第一著緊賺錢,第二便著緊小妹的學業,第三,就是在吃喝上舍得花錢。




狗栓想要學農的願望,在小妹要留在雲縣上學的緊迫面前,便暫時不值一提了,他們對職業的選擇,是很自然的——為著這賺錢的渴望,也因為在家鄉有過類似的經歷,心底並不覺得有多可怕,狗栓兄弟,現在是在醫院尋了個收屍的活,也去百姓家裡,為喜喪者入殮下葬,這個行當收入自古以來都是不薄的,因為不薄,很多百姓壓根都支付不起。




好似狗栓家裡,所有喪事一概都是家裡人親自料理,也談不上買墓地、買棺材,家裡有人的,挖個坑埋下去,再壓塊大石頭,家裡若是沒有男丁了,連挖墳的人都沒有,草蓆一卷,丟在亂葬崗裡,不幾日就被野狗吃完了。




所以要生兒子,若是生女兒,連墳都沒有人能挖的,這是外頭的普遍認識,但在買活軍這裡,又不一樣了,這裡的物價,和外頭差不多是齊平的,但收入卻比外頭要高得多,人人都能有餘錢料理喪事,至少,讓養育自己大半輩子的親人能入土為安,這是每個家庭共同的願望——至於說大做法事,開流水席什麼的,這個在從前,那都是殷實地主才有資格去想的事情,現在大部分家庭還不至於去考量這個。




而且,便是要做法事,現在也不容易找到人,買活軍雖說沒有取締廟宇道觀,但他們也不允許道士、和尚們不事生產,而且把廟裡的地產都收走了——一間廟要維持,必然是要有自己的田地,很多香火旺盛的寺廟,同時都是本地的大地主,而且他們的田地素來是不納稅的。所以不要以為達官貴人一捐就是幾百畝地,完全是因為愚昧迷信。買活軍來了以後,自然是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了,“有意見叫你們的神仙自己來和六姐說,誰還沒個神仙供奉了!”




這是很有力的理由,若是和尚還要辯解說,自己道行有限,請不來神佛,那買活軍的兵丁也有話說,“這樣的道行,還好意思來唸經?你根本就沒有當和尚的資格啦!”




這算是終極警告了,若是再要抗爭,便會被鎖拿起來,和不肯服從的壞地主一起送去苦役,這些去苦役的人,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回到故里的,所以買活軍這裡並沒有仙氣飄飄的和尚道士,年輕有能力的,都被送去種田了,也有因為識字轉了去做賬房的,年老無力勞作的,也不能留在原地,便送去扶弱院,這和他們原本的生活是有一定落差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扶弱院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幫著照顧別的老弱病殘,許多人去扶弱院了沒有多久,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