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266章 茶館是新東西

其實真要說起的話,茶樓在如今而言,實在還算得上是個很新鮮的物事,若不是馮猶龍二人來自一樣是繁榮富貴至極的姑蘇城,對於茶樓只怕還相當陌生哩——雖說糖、松便已有了相當不少的茶肆,但圓人不喝茶,數十年下來,茶樓已經銷聲匿跡,而本朝似乎也無有這樣的風氣,尤其是朝廷初年,以簡樸為要,後又興盛理學,茶樓這樣於日常生活毫無必要的鋪子,也被列於奢靡之流,衙門的態度自然是不太鼓勵的。




直到承平百年以上,好修道的皇帝時期開始,金陵才偶有一二茶藝精熟者,開設私肆款待茶客,但這種茶肆,收費不但高昂,而且東主十分挑剔,非真正知茶名流,是不予招待的。如此數十年來,小茶肆偶有開設,但也因為東主的變遷而隨時關閉,直到十二三年以前,武林一帶才開設了招待大眾客人,喝茶歇腳談天的所謂茶樓。




武林這一帶的茶樓興起之後,生意興旺,於是南方這裡,逐漸開始有茶樓、茶館開設,不過一城之中,最多也不過是十餘家而已——如臨城縣那樣的小地方,一縣能有一家茶館,已經非常不錯了。時至今日,一城的茶樓加在一起,能過百家的,那多是遊客雲集的江南名城,其餘地方,哪怕是京城之中,也不過是數十家而已,甚至於這開設茶館的風氣似乎還沒有傳遍北方,因此到了北地重鎮,想要去茶樓坐坐,是不容易的,也就更談不上去茶樓看戲一說了。




不去茶樓看戲,去哪裡呢?百姓們除了趕廟會以外,也並沒有一個特定的處所可去,這一點還不如前朝,要知道原本糖、松時,勾欄瓦舍中的勾欄,便是戲院,但到了本朝,因為姑蘇城勾欄巷太過有名,以至於勾欄的意思也發生了變遷,於是如今城鎮百姓們的娛樂,的確是相當的匱乏,主要以聚.賭為主,若是要有些聽曲兒聽說書的要求,在沒有茶館的城市,便要求至少有下酒館的錢,吃上一頓,叫個先兒來說書,這個倒是有的。




馮家在姑蘇城的茶樓,也是跟隨了武林的風氣而開,他們的茶館為了招徠生意,是設了兩班人,一班人唱評彈,還有一個盲眼先生說書,又有一些熟客,受了東家的囑託,在茶座裡高聲朗讀報紙——這個報紙自然不好由茶館的人來讀,否則官府上門,也是麻煩,但又不能完全不讀,因為許多客人是很要看報紙的,你不讀他就去別家了,只好折衷一下,請了熟客來讀,三不五時地免了他的茶錢作為報酬。




這樣的做法,是在和議以前,和議達成之後,茶樓內便也有專人來讀報,也租報紙給客人看,馮猶龍也時常泡在茶樓裡和客人們談天,他家的茶樓開得是很早的,大約也有個十年多了,所以說馮氏著作,得益於茶樓,這是不假的,此時江南以外的讀書人,要找個這樣能熟悉世情的地方實在並不容易哩。




馮家的茶樓,落座是不要錢的,點茶即可,茶水也是豐儉由人,最低是十文錢一壺,點了以後從早晨坐到夜晚都沒有人來管,貴的也有幾十文一壺的,除了茶之外,還供應、代賣一些本地的點心,甚至於還能代客人外出去叫菜來吃喝,只消為小二開發一些賞錢便可,至於賣唱的、說書的、唱評彈的,各有各的價,客人是否叫來,各憑喜歡罷了。




甚至於在大堂兩側,還有雅間,價格要更貴一些,但比大堂多了不少隱私——雅間肯定是設在一樓,凡是木造的房子,頂樓是一定逼仄低矮的,要多設二樓,那就得建三層,造價比造同樣大小的三層平樓貴得多,因此一般茶樓酒樓都沒有建個幾層樓的,小本生意一般花不起這個價錢。再加上樓板踩動難免灰塵簌簌,樓下客人會怎麼想?此時能建兩三層樓房的那都是大戶人家,三層樓那一般也是登高望遠又或是藏書銘刻之用,不可能是普通人家日常會考慮的選擇。




武林這裡的茶樓,卻是大不一樣的,從外頭便可以看得出來——竟是建了兩層樓,而且兩層的高度都是差不多的,用的是水泥、玻璃窗,打從外頭看,便是說不出的堅牢雅潔,也一看就知道是買活軍的本錢:此時在買活軍地域之外,要能建起兩層的水泥房,要麼是買活軍自己的人,要麼就是本地有通天本事的大豪,不但能弄來這麼多的水泥粉抹面,而且還要把能建水泥房的工匠,從買活軍這裡請到自家來,這裡的情面可比所花費的錢財要值得誇耀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