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言白若生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七章:這是我的畫

    “能分辨出好壞已經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了,冕下。”哈里斯說,“在這個時代,有太多沽名釣譽的人,根本沒有眼光的傢伙也能成為所謂的名畫鑑賞師,將一些垃圾硬生生炒上天價,可笑的是竟然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人是從眾的生物。”扎拉哈格說,“當大多數人保持一樣的看法時,那有著不一樣看法的人就會被當做異類,而這個異類最終也會開始自我懷疑,且接受大多數人的看法。”

    “聽說這副畫是未完成的畫作,對嗎?”扎拉哈格問。

    “是啊,達芬奇的一生完成的畫作屈指可數,未完成的畫作在其中戰據了一定比例,搞得很多鑑賞家都以為這種“未完成”是像斷臂的維納斯那樣,殘缺的美。”哈里斯忍俊不禁的說。

    “達芬奇一直希望達成的,就是用人物的動作,體現人物的情感。而如果希望將人物的動作刻畫準確,需要深入瞭解人體的解剖結構,才有可能打動觀眾。

    就單單以在這之前梵蒂岡內唯一一幅達芬奇的未完成的畫作《聖傑羅姆》來說。

    達芬奇在年將作品完成到一定程度之後,一直不太滿意,所以一直沒有交付,而是帶在身邊。

    直到年之後,年,當達芬奇對人體解剖有了突破性的瞭解,特別是人的頸部肌肉的結構,所以就又開始繼續調整那幅《聖傑羅姆》。

    達芬奇筆記中甚至還有許多頁有著對頸部肌肉解剖的研究。

    這就是達芬奇的創作方法。當一個作品在別人看來已經完成之後,達芬奇並不這麼想,他不會馬上交出去,再開始另外的作品,而是把這件不滿意的作品先放在一邊,然後去做新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他的作品存世的這麼少。統計一下,他主筆的油畫都不到件,其中還有兩三件是沒有完成的,包括那件《荒野中的聖傑羅姆》。他太追求完美了。”

    哈里斯說,“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畫家,卻看不上自己的藝術天分,反而醉心於科學。”

    說著,他轉過頭看著扎拉哈格問,“說起來,《聖傑羅姆》這幅畫現在在哪裡?”

    扎拉哈格轉過頭看向這條畫廊的一側。

    哈里斯也循著他的視線看過去,便看見禁止進入的圍欄內,一位穿著十分文藝復興的少女正一手拿著畫筆,一手拿著顏料盤在一幅掛在展覽牆上的油畫畫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