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96章 殖民地大聯動(三)

  而且現在的計算採取了非常保守的模型,在不那麼保守的模型中。中國到1943年年底,也就是半年後,就可以在非洲搞出800萬編戶齊民。那麼中國甚至不用靠財政支出打歐洲解放戰爭,只靠與非洲的貿易和投資收益就能夠堅持下去。

  打歐洲解放戰爭,中國不僅不掏錢,還能賺點錢。李潤石對於世界霸主的紅利有了極為直觀的感受。同時,李潤石也非常直觀的確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中國的霸主地位帶來的利益與中國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中國國內的帝國主義傾必然會強得可怕。

  中華文明下,中國人民是有著正義感善惡觀的人民。但是人民必然會要求從全球霸主的全球紅利中得到更多。即便中國人民不主張侵略壓迫,卻也很大概率不會反對分取通過侵略壓迫獲取的利益。

  帶著這樣的心情,李潤石思考著,不知不覺間,總理吳有平的報告已經結束了。

  這次報告並沒有引發什麼討論。局面至此,中國領導層都很清楚自己要幹什麼。而且在1938年開始中國經濟調整(經濟危機)期間,中國通過舉債發展工業,政府訂單購買船舶等方式,建成了強大的運輸能力。現階段反倒不存在臨時抱佛腳,急著搞生產的局面。

  領導層只需要將中國現有的實力正常發揮出來,就足以解決面對的所有問題。對於這些經驗豐富的領導層人員來說,國家有目標有資源,自己有經驗有能力。再沒有比這更輕鬆的局面了。

  就在政治局委員們準備結束會議,趕緊回去工作之事,李潤石開口了,“我已經請求主席回到工作崗位上,主席還有些擔心自己的身體,比較猶豫。我希望政治局能夠聯名給主席寫一封信,請主席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繼續主持工作。”

  政治局委員們都是愣住了。不過大家很快就想明白了李潤石真正目的,至少委員們認為自己想明白了李潤石的理由。

  何銳為李潤石創造了執掌權力的機會,但這個位置畢竟是靠實力來證明。如果李潤石現階段不能向何銳證明,李潤石已經掌握了局面,那麼何銳肯定會對李潤石有看法。

  證明的方法肯定不是李潤石把何銳架空,而是李潤石能夠以政治局領導者的身份做出一致的決定,譬如,請何銳恢復主持工作。

  雖然知道此時是可以給李潤石添堵的好時機,但是委員們卻都選擇支持李潤石。原因也很簡單,大家到現在為止,認為李潤石的確有接替何銳地位的實力。而且李潤石選擇的切入點也很巧妙。

  那些支持李潤石的同志肯定支持何銳出來主持工作,而反對何銳出來主持工作的同志,本就會遭到另眼看待,所以他們不能反對,只能支持。

  政治局的書記很快寫好了一封給何銳的信,並且經過了同志們的認可。這封信的內容中明確表示,在李潤石主席的提議下,政治局寫了這封信。

  在署名開始的時候,李潤石排在第一位。等李潤石簽名後,自然是資歷地位最高的總理吳有平簽字。

  吳有平先看了看周圍,並沒有拿起筆。片刻後,吳有平對秘書說了一句,就坐下端起茶杯喝水。大家不知道吳有平這是要幹啥,那些希望搞出事來委員則很是期待的等著吳有平接下來的行動。

  很快,秘書回來了,將一根鎮紙遞給吳有平。吳有平將鎮紙壓在李潤石的簽名上,有鎮紙壓著,第一個簽字的李潤石簽下的名字不再僅僅是第一位,還獨佔了第一行。

  壓好了位置,吳有平拿起筆在第二行第一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才讓出了簽字的位置。

  委員們都看到了吳有平的行動,大家神色都嚴肅起來。李潤石獨佔第一行。第二行第一位是總理吳有平。這種排序是何銳在黨內的位置。

  從1915年,吳有平就追隨在何銳身邊。在四平的時候,吳有平雖然不是最早當市長的那位。但是吳有平乃是真正掌握了實權的行政體系第一次,從四平市長到後來的東北政府執政,再到中華民國總理。黨內高層都知道,吳有平從來都是何銳的忠實追隨者,從來沒有想過篡奪權力。

  所以吳有平這麼做絕不可能是跳到李潤石這條船上,而是代表了吳有平以及追隨吳有平的那一系人馬的意見。這一系人馬在黨內的實力相當大,當下不支持李潤石的那些委員們的力量與吳有平一系的理想完全不成比例。

  最終,所有簽名都寫到了鎮紙下,吳有平的簽名之後。沒有一人敢在比李潤石更靠前的位置簽下自己的名字。

  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來說,在這種時候低了頭,就等於在公開場合向支持李潤石的那派人表達了自己不反對的態度。而低了這次頭,就意味著以後在公開場合也得低頭。

  不支持李潤石的那些人,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在私下場合說服何銳。或者抓住了李潤石的問題後,借題發揮。

  在未來的公開場合,政治席位的座次已經排好。誰再出爾反爾,都只會被認為壞了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