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22章 帝國存亡(十)


                 作為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元帥不該用“不堪一擊”這個詞來形容蘇聯紅軍,但勃勞希契元帥還是用了。這讓希特勒覺得勃勞希契本人完全支持對蘇開戰,於是希特勒接連點頭。

  在旁邊的帝國元帥戈林倒是不喜歡勃勞希契的態度,因為勃勞希契好像對於如何使用德國空軍有自己的看法。戈林是將德國空軍視為自己的地盤,即便是勃勞希契是在稱讚德國空軍相較蘇聯空軍的優勢,戈林心裡面依舊不快。

  希特勒並沒有想這麼多。他繼續詢問勃勞希契對於進攻蘇聯的看法。勃勞希契繼續介紹著陸軍的觀點。1941年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將入侵部隊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各自攻佔特定的地區和大城市,分為:

  北方集團軍群目標: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今白俄羅斯)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總兵力為29個師:

  中央集團軍群目標:在16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莫斯科,總兵力為51個師:

  南方集團軍群目標:在14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區,總兵力為63個師。

  現在已經是1942年,德軍在加強,蘇軍的加強程度在德軍之上。以空軍為例,德軍在1941年的巴巴羅薩計劃中,準備動用4000架戰鬥機投入戰爭。現在德軍經過20個月的準備,能動用的戰鬥機數量也只有11000架。勃勞希契元帥說的5萬飛行員倒是有的,但是德國戰鬥機只有27000架,而且有一部分還是準備退役的戰鬥機。

  這不僅是因為德軍在提升自己的裝備,包括研發空戰能力更強的戰鬥機,以及研發噴氣式戰鬥機,導致德軍舊有生產線並沒有繼續生產,而是轉而生產其他飛機。

  還有個原因是德軍內部對於是否建設戰略空軍有很大分歧。空軍戰略作戰行動目標通常包括突擊敵戰場後方的政治經濟中心、重兵集團、戰略基地、交通樞紐等。空軍戰略作戰行動由空軍獨立或與其他軍種航空兵聯合組織,目的是打擊對方戰略目標,削弱敵人的戰爭潛力,是一種戰略性的作戰,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重型轟炸機(戰略轟炸機),執行任務的兵力通常稱為戰略力量。

  中美兩國在空軍研發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都裝備了4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這些重型轟炸機可以攜帶10噸的炸彈對於3000公里外的目標進行轟炸。德國雖然也想擁有戰略空軍,但是德國只是一箇中等國家,領土面積也不狹長,航程上千公里的客機就能完全滿足德國的需求。航程超過3000公里的飛機在德國國內已經沒有需求,必須得跑國際航線才能獲利。

  德國在大蕭條後根本沒有能力加入到國際航向的競爭,同時國內也完全沒有需求。希特勒是靠國家接管飛機企業,強行給訂單的模式才逼迫德國航空企業投資戰鬥機研發。到現在為止,德國也只能生產他能用得到的戰術型飛機,也就是航程不超過2000公里的戰鬥機。

  反觀中國與美國,都是國土廣袤,有著極大需求。而且中國與蘇聯的經貿關係很大,與法國還有長達10年的良好合作,不僅國內需要航程達到5000公里的大航程民航客機,跑國境線也需要大航程民航客機,在十幾年中積累起了豐富的經驗。

  美國也有巨大的國內與國際的需求,加上工業先進,在這個領域實力強大。

  德國是在西歐戰役結束後才開始嘗試著搞長航程大飛機,時間上完全來不及。而且這麼短期的研究也已經佔用了大量德國工程師。導致了德國在螺旋槳戰鬥機的研發上進度落後。

  希特勒對此非常清楚,他倒是沒有去提問勃勞希契,而是轉向戈林,“戈林,空軍什麼時候能夠裝備5萬架戰鬥機?”

  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是德國著名飛行員,空軍是他的專業領域。便是感受到了希特勒的期待,戈林也沒有屈服。他果斷答道:“元首,如果想擁有全面壓倒蘇聯的空軍,我們需要至少到1943年初。現在蘇聯每年能夠生產3萬架戰鬥機,即便蘇聯的機型十分落後,但是數量足夠大。我軍在戰爭中會遇到大量蘇聯空軍的襲擊。”

  希特勒聽明白了戈林的意思,那就是戰爭最好在1943年年初後開始。不要現在就打。如果現在開打,就不用指望能夠獲得空中力量的優勢。

  德軍在西歐戰役中的勝利,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德國的戰術空軍奪取了制空權,可以對法國的前線與後方進行狂轟濫炸。法軍無力抵抗來自空中的攻擊,最終敗下陣來。

  但希特勒已經不準備再等下去了,如果繼續等下去,蘇聯的軍事裝備只怕就要取得巨大優勢,德國將徹底失去進攻的主動權。更重要的是,現階段德國如果對蘇聯開戰,美國作為同盟國的一員,不得不支持德國。一旦美蘇兩國真正達成妥協,美國完全有可能與中國媾和,以換取美蘇在歐洲的特權。

  既然不能再等,希特勒繼續問道:“戈林,現階段的德國空軍能否獲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