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15章 帝國存亡(三)

  基洛夫說的“保守力量反撲”,指的是之後擼了朱可夫上將的那次。其實斯大林知道朱可夫很大程度上屬於替人背鍋,因為當時斯大林所期待的是蘇聯紅軍能夠對圖哈切夫斯基已經完成的工作進行合理的總結整理,保留其優秀的部分。同時,針對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缺點進行彌補。結果蘇共傳統的運動式辦事,成了先打倒圖哈切夫斯基,先徹底否定圖哈切夫斯基的所有工作內容。為了阻止這樣的砸鍋行為,斯大林才出手再次整頓。

  經過相對平和的思考,斯大林覺得心情不錯。有基洛夫這樣出色的同志當作副手,斯大林感覺自己不再孤單。在這樣情緒的驅動下,斯大林問道:“基洛夫,何銳向我們提出準備與德國開戰的準備。你認為何銳是出於何種原因?”

  基洛夫聽到斯大林要他分析何銳,只覺得心頭彷彿被壓上一座大山。在過去20年中,由於中蘇關係,尤其是中蘇貿易關係越來越緊密,基洛夫也越來越希望能夠搞明白何銳,從而能預判中國的戰略決定與政策制定。在研究何銳的過程中,基洛夫從一開始的莫名其妙,到後來的大為反對,再到覺得有些能用何銳提出的理論去解釋何銳的決定。到現在的自嘆不如。雖然從來不敢說,但基洛夫的確認為蘇共裡面無人能夠達到何銳的水平。

  從何銳過往的各種決定來分析,可以認為何銳是個資產階級改良派,至少也是一個社會主義革命派中的走資派。但是何銳的決定與蘇聯各種政策不同,蘇聯的政策是為了建成一個確定的目標,譬如,1941年,蘇聯的鋼產量達到1840萬噸。蘇聯就會為了完成1840萬噸的鋼產量進行產業的計劃與調撥。

  何銳也搞五年計劃,何銳的五年計劃中也有硬性規定,但是整體來說,何銳掌握的是變化的方向,何銳的政策是將中國的資源投入到某個方向中去,讓國家在這個方向上快速發展是何銳的治國手段。

  將中蘇兩國進行比較,斯大林建成了一座座水庫,水庫裡面就是有計劃中的那麼多水,以供國家使用。何銳則掌握了一條不斷變化的河流,用這條河流裡面的水滿足國家的需求。斯大林的鐵腕是操控國家完成目標,何銳的鐵腕是讓國家在何銳規定的方向內運行。

  從兩種治國模式的難度,以及中蘇兩國建設成就來看,基洛夫認為中國明顯更成功,何銳明顯更優秀。

  這並不是說何銳本人比斯大林更聰明,或者中華文明黨比蘇共更能幹。而是掌握髮展方向,需要對發展過程有著清晰理論指導,以及精準的判斷。更直白的說,何銳在掌握河流之前,必須對這條河流有著明確的認知。雖然基洛夫並不知道何銳政府是怎麼做到這點的,但是從結果來看,何銳政府到現在為止的成就令他欽佩。

  基洛夫知道自己不如何銳,心中的壓力很快就被卸下。他按照自己對何銳的理解分析道:“總書記。何銳提出的建議,一定對中國最有利。而且何銳肯定知道,蘇聯一定會做出對蘇聯最有利的決定。所以何銳必然對蘇聯是否接受這個建議都做出了判斷。如果蘇聯接受中國的建議,採取防禦模式,我們的確有很大可能擊敗德國的進攻。如果蘇聯不接受中國的建議,如果遭到德國的進攻,我們也不會對中國抱有不滿。”

  斯大林的目光明亮起來,他又拿起菸斗,開始往裡面裝菸絲。基洛夫知道斯大林唯一的愛好就是這口煙,所以斯大林唯一關注自己生活用品就是菸斗與菸絲。至於吃穿用住,斯大林的水平與普通蘇聯人民沒啥差別。甚至還有點不如。至少普通蘇聯人民的臥室可比斯大林常年居住的辦公室舒服一些。

  基洛夫暫時停下講述,斯大林裝菸絲的時候也得以思考。他從基洛夫的講述中聽出了基洛夫認為的重點,那就是“中國認為德國一定會進攻蘇聯”。這個判斷已經解釋了之前斯大林的一些疑問,比如,德國現在就蘇聯入侵伊朗的可能性向蘇聯提出嚴重關切。

  中國與德國相隔萬里,中國看蘇德戰爭的立場肯定和蘇聯不一樣。蘇聯對蘇德戰爭患得患失,中國只會關心是否爆發蘇德戰爭。這麼一想的話,美國這次派遣總統特別顧問霍普金斯來莫斯科,也是想確定蘇聯會不會主動想辦法化解蘇德戰爭。

  從中美兩國的視角來看,他們都認為蘇德兩國之間的戰爭風險極高,蘇德雙方都有進行戰爭的意圖。而中美兩國各自的利益不同,出於兩國不同的國家利益需求,中美兩國都不希望爆發蘇德戰爭。

  中國不希望爆發蘇德戰爭,是不希望為蘇德戰爭而消耗本國的力量。美國不希望爆發蘇德戰爭,是不希望蘇德戰爭爆發,使得蘇聯加入中國一方。

  想到這裡,斯大林心中有些不快。他點起菸斗,抽了一口後問道:“基洛夫,你認為蘇聯與美國合作,是否更有利?”

  基洛夫從這個問題中感受到斯大林已經擺脫了最初的迷茫,開始從更高的戰略層次考慮問題,心中著實歡喜。按捺住歡喜,基洛夫答道:“總書記,如果美國真的能夠與我們合作,這種合作對蘇聯更有利。值得擔憂的是,美國羅斯福政府一旦戰敗,這種合作很可能就此失敗。所以,現階段我們必須建立起超越我國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關係,建立起美蘇兩國之間的穩定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