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45章 政冷經熱(七)

  以中國現在的煤鋼產量,如果中國工業有德國的水平,就足以發動一場歐洲大戰。如果中國工業水平能夠增加一倍,卡爾教授認為發動戰爭的勝利概率能超過60%。動員其起2000萬把刺刀,對於德國來說非常困難。對於擁有6.5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只是總人口的3%而已。在歐洲大戰時期,各國都動員了超過20%的人口。中國如果動員20%的人口,那就是1.3億人……

  揉了揉鼻樑,卡爾教授不想考慮1.3億軍隊這種天方夜譚般的數字。他現在很是不理解,滿清到底得廢物成什麼樣子,才能被幾萬八國聯軍打的落花流水。以中國的人力,物力,以及人才水平,怎麼都不該搞成那般模樣。

  想著這些,德國駐華公使館的汽車載著卡爾教授在街道上行駛著,等卡爾教授從各種戰略思考中緩過來,眼見道路兩邊還是城市。教授連忙問司機,“中國京城都是這樣麼?”

  司機對京城非常熟悉,當即答道:“先生,中國的京城就是這樣。”

  卡爾教授非常關心與中國有關的新聞。中國的基礎建設規模之大,令非常多歐美記者們描述為“不亞於美國鐵路建設時代的超級規模”。想完成這樣的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定然是天文數字,歐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何銳政府很快就要面臨財政枯竭的問題。可這種說法在過去兩年中每個月都會被提出,卻從未出現過。何銳政府的財政不僅沒有任何問題,經濟發展日新月異。

  現任德國銀行總裁沙赫特准備發行“梅福券”,其中就大大借鑑了中國的經驗。卡爾教曾經與沙赫特博士討論過德國經濟發展的要點,沙赫特博士有些羨慕的講述中國經濟發展。從1924年開始,中國的土地贖買政策,在相對溫和的環境下對中國農村進行了經濟破產重組。與農村經濟破產重組同時完成的,則是剝奪了舊中國權貴階層的所有特權。所以中國經濟的爆炸性發展是建立在沒有特權階層佔據大部分國家財富的基礎之上。

  卡爾教授還記得沙赫特博士感慨的說道:“人民的消費能力才是國家真正的支柱,建造一艘供權貴享樂的遊輪,的確是一筆很大的財富。這筆錢用在建設普通人住房,則可以為10萬普通勞動者提供住所。這10萬人解決了住房問題,就可以比較安心的從事工作。卡爾教授,我非常欣賞何銳政府的經濟政策,他們抓住了就業與通脹兩大經濟學要點,通過借債發展經濟。200億法郎,3億英鎊,10億美元,的確是非常大的債務。但是這筆錢對中國經濟的促進,每年都能產生幾乎可以還清這些債務的經濟增長量。中國人民消費力的提升,又能完全消化這些投資而生產出的產品,以國家信用為擔保,以繼續的工業門類為投資方向,這種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對國家非常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