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385章 血寶石(五)

  然而看著中國人民的苦難現狀,永田難免感受到了失望。這唯一的機會已經失去,現在的中國人民的確還很苦,按照中國的各種報告描述,至少有一半中國人民僅僅是擺脫了餓死的威脅,他們分到了土地,靠著辛苦的耕種,僅僅收穫了剛能擺脫飢餓的糧食。這些糧食不過是讓他們擺脫了長期飢餓而已。

  何銳政府並沒有對中國現狀做出樂觀的評估,相反,何如政府是以非常冷酷的現實態度去描述中國人民的生活。其中最苦的是西北地區與河南地區。針對西北地區,何銳政府發行了建設債券,其利息是3%。而且允許用贖買土地時候的土地債券進行替換。

  永田鐵山不知道這個主意是何銳提出的,還是何銳的央行行長或者其他什麼官員提出的。永田只是非常欣賞這樣的規定,何銳給的土地債券支付期10年,每年貼息2%。現在的建設債券貼息3%。只要不是傻子,只要那些地主們對何銳政權有起碼的信心,地主們就會將土地債券給轉為建設債券。

  從錢的角度來看,何銳政府吃虧了。從政治的角度,何銳政府一舉解決了中國的土地問題。當土地債券不復存在的時候,就是土地問題被徹底解決的時候。永田不得不承認,何銳政府在面對政治問題的時候相當嚴肅,一點都不被蠅頭小利矇蔽了視野。

  不過永田也期待著何銳政府會在黃土高原改造計劃上栽跟頭。根據何銳政府報告來看,黃土高原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廣義上的黃土高原即黃土區,黃土面積63.5萬平方千米,其中原生黃土38.1萬平方千米,次生黃土25.4萬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1-2];狹義上的黃土高原大致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陝西中北部、甘肅中東部、寧夏南部和青海東部,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

  日本本土大概36萬平方米公里,正好與狹義的黃土高原面積差不多。日本本土加上朝鮮與臺灣,面積大概60萬平方公里,與廣義的黃土高原面積差不多。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何銳想在並不長的時間內改變黃土高原的生態,怎麼看都是一個極為魯莽的決定。尤其是當下何銳還在緬甸與英國交戰的當下。如果何銳政府真的能同時辦好這兩件事,永田覺得日本也不是不可以考慮與中國結盟。依附強者本就是日本的傳統。

  當然,在何銳政府的報告中也不全是壞消息。譬如新的都江堰主體修建完成之後,另一項工程也已經開始建設。那就是成都平原的灌溉耕地面積從百萬畝提升到300萬畝。提升四川地區的經濟。

  中國水利部還提出了一個紫坪鋪水利樞紐計劃,將建設一個江堰上游重要的調節水庫,也是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一旦建成,會使都江堰灌區枯水期的供水保證率由30%增至80%。古堰源頭供水日益豐沛,水網“盡頭”也從成都平原拓展深入至川中丘陵。都江堰已從最早灌溉農田100萬畝,擴大到了1130多萬畝。

  在江南地區,何銳政府的經濟安排更大膽,大膽的讓日本總動員局局長永田鐵山感到不安。中國現階段準備快速擴大生絲產量,在3年內將其產量提升10倍以上。

  身為日本國家總動員局的局長,永田能拿到的資料實在是太多了。看到了中國的政策後,永田就要來了生絲髮展報告。

  雖然絲綢起源於中國,但是中國絲綢兩千年來並沒有取得多少進步,歐洲經歷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後,已經在紡織、印染等技術上超越中國。到18世紀末,中國絲綢出口的主力不再是傳統絲織成品而是生絲。

  日本很早就從中國學會了養蠶技術,被西方打開國門後,生絲也同樣成為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但出口規模僅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質量更為遜色,價格低於中國生絲。

  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確立為新的產業方向,把生絲出口當做重點扶植對象,在兩個方面下苦功,目標是超越中國生絲,為日本帶來經濟發展必需的外匯。

  第一個方面是選種,從1871年開始,日本派人到歐美國家學習先進的養蠶技術。是的,歐洲的養蠶技術已經超越中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已經建有養蠶研究所,引入當時最前沿的細菌學說,專門培育產量更高、質量更好的蠶種。

  而日本不斷推廣新型蠶種,到1923年,最新的f1型蠶種已經在日本達到100%的佔有率,生絲質量和產量全面超越中國生絲。1920年日本蠶種的單位產量超過中國30%以上。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永田相信何銳政府的實力,所以他感覺到,日本生絲的未來或許要完結了。這本是能引發戰爭的大事件。但是永田此時卻發現,日本除了迎接這樣的命運之外,竟然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