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81章 準備的冬季(七)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何銳點點頭。心中有些感慨。當下,文明黨東北軍培養出來的所有高級軍人都投入了戰爭。一切都要靠這些青年們支撐起來。何銳相信青年軍人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如果戰局不利,一定是何銳的能力不足所導致。

  就在此時,程若凡提出了建議,“總司令,我認為我們是不是在山海關方面放置了太多兵力。就我個人判斷,日軍或者北洋軍進攻山海關的可能性比我們預計的要低很多。如果能夠多派遣一個軍到朝鮮司令,可以增強防禦能力。”

  不等何銳回答,徐乘風說道:“總司令,我一部分同意程若凡同志的看法。但是抽調過來的一個軍,最好能夠強化我軍的後勤運輸能力。根據進軍漢城的經驗,我軍現在戰線的後勤運輸壓力太大。”

  何銳完全知道程若凡與徐乘風的擔心,這些問題現階段無解,便答道:“我認為這已經是最好的佈局。由於北洋的局面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將一個軍的部隊從錦州調往錦州以東的營口駐防。減輕一些遼東戰區的壓力。但我不支持改變現在的整體佈置局勢。現階段已經能夠證明,我們對東北的判斷稍顯樂觀。”

  這話說完,徐乘風與程若凡都不再開口。何銳所指的‘稍顯樂觀’在和平時期不算什麼。那真的是‘稍顯樂觀’。大概是100和95分的差距吧。

  然而戰爭時期,別說5%的差距,1%的差距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5%是可能導致失敗。這些方面就體現在高強度管理之下,很多原本運行良好的社會模式發生了劇烈的震動。

  東北其實不缺糧,也有非常好的國營糧店進行供應。哪怕是搞了配給制,都不會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

  但是,東北的人民一直以來生活的環境並非是‘正常環境’。水旱災害造成的饑荒持續不斷,加上舊制度下官府、軍閥、士紳、地主們的盤剝,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民眾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而東北政府治下的4000萬人民中,有一半以上就是因為天災人禍險些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逃到東北的人民。他們的確認為東北政府是個好官府,雙方存在管理關係,卻遠沒有到親密一心的地步。

  就如東北政府已經明確告訴民眾,糧食供應沒問題,大家不要囤積糧食,搶購物資。但是人民卻還是幹了。市場上沒辦法買到,就私下購買。即便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真的爆發了戰爭之後,依舊給政府造成了巨大壓力。而囤積物資只是眾多問題中的一個而已。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何銳雖然不失望,內心依舊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這也是之前何銳制定的政策必然導致的結果。

  東北政府過去幾年中搞的是發展工業以及發展小商品經濟的經濟政策,人民加入社會化生產的深度廣度大大提升,財富積累速度很快。這些政策發展了市場,也讓東北經濟快速發展。

  既然有了市場,在恐慌性情緒影響下,市場也開始反過來影響到東北經濟。即便是21世紀,中國完成成為工業國,也沒有能避免這樣的問題。這就是政策的反噬。能否扛過去,得看東北政府這些的制度建設水平。

  當然,何銳並沒有感到氣餒。因為日本方面面對著同樣的問題,而且比東北政府更激烈。

  第一階段戰爭的大勝,靠的是奇襲。之所以其他各種勢力,包括列強都沒想到東北政府敢開戰,只是因為他們認為何銳是這個時代優秀的政治家,所以何銳不可能不知道即便東北政府擁有當下列強國家的營運水平,以東北的實力挑戰日本,也會因為國內經濟崩潰而失敗。

  但何銳相信,以中國革命經驗建設的東北政府能夠承受這麼巨大的壓力而不崩潰。東北與日本的戰爭,先撐不住而崩潰一定是日本。

  從山海關調動一個軍到其他司令部,作用並不大。但是局面有變,不能立刻應對所帶來的風險,要比一個軍調動帶來的收益大得多。從何銳的角度來看,哪怕那個軍的確只能暫時駐守,也必須接受這樣的冗餘準備。這判斷不是軍事判斷。

  司令部並沒有對此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徐乘風與程若凡開始下一個彙報,“總司令,根據戰役安排,我們向你彙報司令部現在人員的調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