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66章 工業國的戰爭(六)

  來人只能離開。雖然有些遲疑,還是把信送到了段祺瑞這裡。段祺瑞看騎縫線上的東北郵政印章完好無損,心中就有些感嘆何銳做事著實細緻。打開信看了片刻,一陣悲涼湧上段祺瑞心頭。

  10年前,滿清末年新政在段祺瑞看來其實搞的頗有成效。然而滿清皇族私心太重,搞出了皇族內閣,徹底失去了人心。段祺瑞那時候感覺若是袁世凱上臺,其實大有可為。

  然而現實中,清末新政崩潰後國家一日不如一日。何銳信中自然沒有提及此事,只是對未來北洋內站做了預言。何銳還表示對這樣的未來痛心疾首,卻也不能參與,所以請段祺瑞關注此事。

  段祺瑞莫名的很相信何銳的說法,因為皖系與直系的戰鬥不管誰贏誰輸,最後結果都是何銳繼續做大。而且何銳雖然年輕,今年不到30歲,卻是個非常有耐心的人。若是從放長線釣大魚的心思考慮,只要何銳始終沒有參與北洋內站,等北洋其他各路人馬衰弱,遲早要求著不斷積攢實力的何銳出山平定局面。

  至於那時候的局面到底會壞到什麼地步,看看清末新政到現在十年間的變化,自然能看的明白。那真的是江河日下。

  收起信,段祺瑞突然對詢問何銳對外交部眾人說了什麼再無興趣。與國家走向比較,外交部那點事真的是小事。段祺瑞已經無心顧忌。

  此時的東北,何銳也將巴黎和會的事情拋到一邊。陸徵祥之前聽了何銳對未來局面的預測後,整個人徹底消沉了。這般局面下,陸徵祥居然答應了何銳的一個要求,就是帶何銳的人前往法國,與歐洲各大交戰國商議糧食出口問題。

  1918年的秋收可是真的大豐收,從1916年開始的土改以及大興國營農場的行動終於獲得了成果。整個東北糧食產量從30億斤暴增到了60億斤。整個東北政府都因為這樣的收穫幾乎要狂歡起來。

  趁著戰爭結束時候的糧價高企,東北政府決定今年通過出口糧食大賺一筆。從而多進口一批機械設備。

  當下的糧價著實令人鼓舞。一升米是1.5斤,即便是近在咫尺的日本,戰爭前一升米也賣到0.12日元。現在米騷動被鎮壓下去,米價也維持在0.3日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