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遙駙馬爺 作品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人馬具裝,重出江湖


  提起騎兵。

  人們的印象,往往是歐洲中世紀的人馬具裝。

  實際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騎兵的裝備在不斷變化。

  南北朝之前,無論胡漢,皆為輕騎——即,人著輕甲,馬不披甲。

  騎兵的作用,主要是控場、機動,以及騷擾。

  此時,騎射工夫便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前提下,草原人的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有個致命弱點:不適合衝擊裝備精良的步陣!

  白登之圍,匈奴不想殺死劉邦嗎?

  想,但是無法做到。

  因為此時,“高橋馬鞍”和“馬鐙”還沒有出現……沒有這兩者的固定,騎兵衝步陣,或者對沖,會很容易掀翻下去。

  這對騎術要求巨高。

  所以,漢武帝的偉大之處在於,把一群農夫,打造成了能與匈奴抗衡的騎兵部隊。

  直至五胡十六國。

  “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出現了。

  這讓騎兵擁有了不墜馬的能力。

  於是,人馬皆披重甲的“甲騎具裝”,“馬槊”等超長兵器,統統登上了歷史舞臺。

  相比與傳統的輕騎兵,集團衝鋒的甲騎具裝,會給敵人帶來強大的震撼和壓迫感…其巨大的衝擊力,也是破陣先鋒的不二之選。

  在南北朝時代。

  如果誰家沒有一支這樣重裝騎兵,都不好意思出來和人打招呼……

  這種態勢一支延續到唐初。

  在李唐爭霸天下的過程中,“玄甲軍”便有很高的出鏡率。

  然而到了貞觀時代,“甲騎具裝”的熱度卻戛然而止……

  原因便是:主要敵對對象變了!

  以突厥為代表的草原政權,成為大唐的頭號對手。

  突厥騎兵什麼樣的?

  《隋書》曰:“來如激矢,去若絕弦,若欲追躡,良為難及。”

  也就是說,與匈奴一樣,突厥依然以騎射為作戰手段,戰馬披鎧者,僅為是二十分之一,且鎧甲多為皮甲。

  標準的輕騎兵軍團。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重騎兵顯然無法與這樣靈活的對手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