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巴拉爵士 作品

第888章 無懼

    你高興就好,最好一個高興就給我家老二和老三賞賜爵位。

    但想想老二和老三還是太小了,賈平安才遺憾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而且若是老二和老三得了爵位,以後就只能做富家翁……賈平安倒是無所謂,可誰知曉孩子們自己是什麼想法?

    所以……還是不著急。

    李勣撫須微笑,“此次疏勒內部被清理了一番,吐蕃鎩羽而歸,下一次祿東贊若是再想動西域,也只能起大軍而來。”

    “如此朕便等著他!”

    皇帝挑眉,英氣勃勃。

    賞賜是少不了的……

    錢財田地美人……

    宰相們有人欣慰,有人嫉妒恨……

    “陛下,臣聽聞朝中用度頗為不足,臣此行不過微功罷了,如此,那些錢糧還是留在府庫中為好,也算是臣的一點微薄之力。”

    賈師傅一臉忠心耿耿,許敬宗馬上讚美小老弟,“賈郡公高風亮節,可為我輩楷模。”

    這個不要臉的奸臣許!

    李義府暗自冷笑,心想賈平安鉅富,家中錢財堆積如山,皇帝賞賜的那些東西他哪裡會看在眼裡?不過是一種榮耀罷了。

    但他也只能違心的讚美了幾句。

    武媚一直在看著他,見他曬成了黑炭,就笑道:“平安俊美,不過西域歸來卻變成了黑炭,可見為了國事而不顧己身。”

    阿姐說得對。

    賈平安摸摸臉,心痛的道:“臣女見到臣的黑臉都驚呆了。”

    “兜兜嗎?”武媚笑了。

    但……

    你這個蠢貨!

    武媚面色一冷。

    你這話就洩露了自己進城後先回家的事兒。

    蠢不蠢?

    越發的蠢了!

    武媚恨不能過去踹幾腳。

    李治眼皮子跳了一下,“如此也好。去歲征伐遼東動用了無數民力和大軍,錢糧耗費不少,今年便顯得緊張了些……”

    不對!

    任雅相覺得李治和賈平安這對君臣好似在默契的準備幹些什麼。

    賈平安一拍額頭,作恍然大悟的模樣,“朝中竟然如此艱難了嗎?臣這一路從西域歸來,見到了無數良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美不勝收……臣問了問,不少都是為了寺廟耕種,想來寺廟裡錢糧不少吧。”

    嘖嘖!

    連武媚都難免要對他們君臣之間的默契拈酸吃醋。

    皇帝隱晦的暗示,阿弟就聞絃歌而知雅意,一番話送上了助攻。

    隨即賈平安告退。

    但這番話有意無意的就被傳了出去。

    “你啊你。”

    狄仁傑如今恍如道人,灑脫不羈,大清早就在道德坊裡轉悠,回來教授三個孩子之餘,就給自己泡壺茶水,在樹下悠閒的打譜。

    “你故意說了這番話,宮中故意把這番話傳了出來……這兩日太子的名聲可不大好,有人說太子準備法難,民意沸騰啊!許多信徒說太子暴戾……如今這番話傳出來,那些怒火大概就要轉到你這邊了。”

    “暴戾?”賈平安嘿然一笑,“太子能說出那番話,多是因為我平日裡對他的教導……他能無畏,難道我就該縮著?”

    他淡淡的道:“男兒活在世間,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味妥協,一味做老好人,看似雲淡風輕了,可那是行屍走肉!”

    狄仁傑唯有苦笑。

    “懷英你不知我這一路見到的那些寺廟……堪稱是富麗堂皇。我在想佛祖慈悲,清心寡慾,想來這等富麗堂皇並無用處……所謂供養,無數田地,無數寺奴,這哪是供養?這分明就是藉著佛祖的名頭,讓那些人享受不盡罷了。”

    “慎言!”

    狄仁傑也是個膽大的,歷史上摧毀淫祀時毫無畏懼。

    但聽到賈平安的一番話後依舊變色。

    “那是佛門。”

    “我知曉。”賈平安喝了一口茶水,“方外和世俗當相安,這才是長久之道。可方外做了什麼?既然出家自然就該清心寡慾,每人三十畝地難道不夠嚼用?夠了。”

    他放下茶杯,沉聲道:“懷英,方外集聚了許多田地錢糧和人口,再發展下去就要和世俗相抗衡了,今日不解決,後世也會動,直至當權者覺著方外不再是威脅。明白嗎?”

    南北朝兩次法難並未讓方外汲取教訓,他們依舊得意洋洋的擴張著勢力。等到了唐武宗時,國家凋敝,方外卻富得流油,掌控了龐大的資源,於是動手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實際上眼前的狄仁傑在歷史上就曾經給武媚進言,說佛門越發的勢大了,要壓制,可武媚卻置若罔聞。

    許多事兒在剛發端時就控制解決是最好的,一旦到了不可控的時候,敕令無用,那便要用刀子來說話。

    佛道之爭只是其一,等以後儒家成了儒教,三家縱橫,攪得天下不得安寧。

    外面對此議論紛紛。

    “郎君。”

    曹二去採買回來了,看著灰頭土臉的。

    “有人不賣菜給咱們家,說郎君你對佛不敬。”

    賈平安對狄仁傑輕輕一笑,“看看,什麼是佛?他們覺著自己就是佛。你說的話對佛敬與不敬都由他們來決斷……此事我必然會出手。”

    賈平安想到了後世的那些君子們。

    從大宋開始,那些君子們就壟斷了解釋權。你的學說、你的話對國家是好是壞,你這人是好是壞,都由他們一言而決。

    為了壟斷這個權利,他們不惜一切為自己打造金身,譬如說著名的人中楷模司馬光,以及明末時大名鼎鼎的東林黨……為國為民東林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