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那就反了吧

 兩人回到皇覺寺後,仍然每天撞鐘、做飯、打掃佛堂。

 不過三年討飯生涯的磨練,已讓兩人在寺廟中如魚得水,與住持和各位大師相處甚好。

 兩人不用再去洗茅廁,偶爾還能喝點酒、吃點肉。

 高志雲有時間就泡在藏經閣裡閱讀,通讀佛經、地理、歷史等各種書籍,再用現代的思維加以融合,許多見解連住持大師也讚賞有加。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練一身武藝防身必不可少,高志雲閒暇時與朱重八一起練習切磋,不過總是略遜一籌。

 兩人就這樣度過了四年時光。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公元1351年,元朝的末日要到了。

 朝廷下令徵召二十五萬勞工治理黃河堤壩,各級官員歡欣鼓舞,又可以大發一筆橫財。工部、戶部、各級官員層層剋扣,底層官吏在大街上抓民工去修築河堤,不想去也行,那就乖乖交錢。

 好好的一個治河工程,搞得怨聲載道,終於有人舉起了反抗元朝的大旗。

 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起義。

 在後面短短的一年時間內,發生了幾十次起義,人數達到數百萬。

 高志雲在心中盤算著時間,等待他們的機會馬上要來了。

 此時的朱重八左右為難,現在的起義軍實力不強,投奔起義軍一旦戰敗肯定性命難保;在廟裡待著,也怕有一天被官府抓去交差,被當成起義軍殺掉,做個替死鬼。

 就在此時,湯和的一封信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天晚上,朱重八找到高志雲的時候,高志雲正在藏經閣抱著一本《金剛經》研讀,看到朱重八的到來,高志雲知道時機已到,畢竟這是朱重八第一次來藏經閣。

 朱重八環顧四周,發現四下無人,從懷中摸出一封信交給高志雲,低聲說道:“大哥,今日收到好友湯和的一封信,有點拿不定主意,還望大哥指點一二。”

 高志雲微微一笑,打開信件,只見上面寫道:“重八吾弟,今元朝腐朽,各地起義四起,元大限不久矣。吾追隨濠州郭子興將軍起兵,現至千戶。弟為英雄之士,望共抗元朝,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