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536章 夷陵之戰(58)

    孫恆敗的如此之快,讓在場的人都有些吃驚。

    江東軍這幾年,除了在荊州偷襲關羽這一戰,其他時間,一直在攻打合肥。

    江東軍水戰天下第一,在長江上來去自由,但在陸戰上,卻是明顯的短板,是孫權的一塊心病。

    孫權屢屢出兵合肥,主要是與劉備遙相呼應,攻城略地是次要的,而實戰練兵,也是孫權的目的之一。

    孫權要想在淮南站住腳跟,北進中原,一支陸戰強軍,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每次孫權出征合肥,看似陣容強大,但軍卒大部分是新兵,戰力並不強悍。

    孫恆一直跟在孫權身邊,參加了幾次合肥大戰,他帶領的軍隊,經過幾次大戰的洗禮,已經成為一支陸戰勁旅。

    可以說,孫恆的成長有目共睹,是孫權實戰練兵的主要成果之一。

    孫恆陸戰的本事,也得到了江東眾將的認可,孫權任命他為低於劉備的統帥,並不是任人唯親,也沒有人提出質疑。

    孫恆性格堅毅,不是那種容易衝動的人,他的速敗,只能說明劉備軍太過強大。

    在場的文臣武將,雖然在水戰中有幾分自信,但在陸戰中,誰也不認為自己能強過孫恆。

    滿堂的武將,雖然並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也不想成為敗軍之將。

    因此,並沒有人主動站出來出言獻策,以免惹火燒身,一時陷入了沉默。

    在這重要時刻,老臣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張昭獻計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江東人才鼎盛,雖有多人物故,但尚有十餘名經驗豐富的老將,可堪重用,何慮於劉備?”

    孫權一見群臣束手,自己也沒有了主意,聽了張昭之言,才定下心來,連忙追問道:

    “子布先生認為,何人可以為將?”

    張昭其實也沒有什麼好主意,他及時站出來說話,主要是穩定人心,一見孫權問計,只得勉強回答道:

    “主公可命韓當為正將,周泰為副將,潘璋為先鋒,駱統為合後,甘寧為救應,起兵十萬,也不用急於求戰,守住險要之處,暫緩劉備進軍,再商討破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