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305章 義釋嚴顏(3)

    但現在其言已出,而且還是扯著劉備的虎皮當大旗,如果言而無信,還牽涉到劉備的威望和誠信,自不容他朝令夕改!

    諸葛亮心裡有了戒心,只得亡羊補牢,他除了給關羽多留下一些能幹的官員輔佐之外,還準備給關羽留下鎮守荊州的方略。

    諸葛亮知道,關羽剛而自矜,如果他直接留下方略,關羽肯定心裡不高興,就算嘴上答應,也不會放在心上。因此,需要與他討論以後,方略得到了他的認同,才會堅決執行。

    孔明就把印綬交給關羽,並宣佈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留守荊州。

    這些留守的官員,佔了劉備以前班底的一大半,諸葛亮還加上了自己最看重的同窗好友馬良,荊州是諸葛亮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他可不敢大意!

    宴會結束以後,諸葛亮又找了一個機會,與關羽單獨探討荊州的防守之策,他開口問道:

    “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

    當初在華容道上,關羽有恩於曹操,他對曹操可沒有什麼敬畏之心,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以力拒之。”

    諸葛亮對關羽的這個回答,還是滿意的!

    因為劉備自從借兵解救徐州以來,就一直與曹操對著幹,這可不是簡單的兩大勢力之間爭搶地盤,而是不同理念的對立。

    現在劉備要在曹操身上搶地盤、刷聲望,他們之間的矛盾,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調和的。

    諸葛亮通古博今,他當然知道,沒有永久的盟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他看出江東孫權的野心不小,就算劉備仁義至盡,早晚也有一天,孫權會單方面撕毀盟約。為了強調事情的嚴重性,諸葛亮又問關羽道:

    “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

    關羽稍微猶豫了一下,並沒有詢問孫權前來攻打的原因,又是斬釘截鐵回答道:

    “分兵拒之。”孔明聽了關羽的回答,不由面色黯然,對荊州的擔心,又增加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