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629章 各有謀算(40)

    陶謙的兩個兒子陶商、陶應,均是文不成、武不就,典型的官二代。

    以前徐州繁華時期,他們兄弟兩人遊手好閒,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惹是生非。

    大家看在陶謙的面子上,並沒有人敢扎刺,過得倒也順風順水。

    曹操大舉進攻,在陶家生死存亡之際,看到城外死傷慘重,陶商、陶應知道怕了,安安靜靜躲在家裡,沒有給家裡添亂,陶謙已經心滿意足了。

    陶謙在花甲之年,還率領精銳丹陽兵前來徐州征戰,平定黃巾之亂,為國為民的高風亮節,自然值得稱道。

    可憐天下父母心!

    陶謙的主要目的,卻是為陶商、陶應兩個兒子謀取一個錦繡前程。

    因此,他到了徐州以後,重用豪門世家,就是要給兒子留下良好的人脈關係。

    誰知道,陶謙的兩個兒子卻是生不逢時!

    要是處在和平年代,有陶謙這個當高官的父親打下雄厚基礎,夠陶家幾代人享受官宦世家的殊榮。

    但此時軍閥混戰、天下大亂,陶謙是一個讀書人出身,自認文才武略都不差,但在曹操面前不堪一擊,無法守住徐州。

    陶謙心裡明白,曹操報仇不假,但更多的是覷視富裕的徐州。

    他要是再把徐州交給自己那兩個不學無術的兒子,那就是找死的節奏,身死族滅只是早晚的事情。

    陶謙左思右想,覺得找個可靠的人,把徐州這個燙手的山芋送出去,是個可行之策。

    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也難保家族平安度過這一劫。

    見了劉備以後,陶謙不由自主就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

    當然,陶謙在戰場上輸給了曹操,不意味著他是無能之輩。

    相反,他當官的水準還是不錯的,就算被曹操打的千瘡百孔,但整個徐州還在他的掌控之下。

    並不是他劉備拿幾個印牌,就能夠取而代之的。

    其實,這也是陶謙對劉備的一個考驗。

    目前來看,陶謙對劉備的表現非常滿意,他越發誠懇地說道:

    “此老夫之實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