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武舉制

  巡察使之事他早就聽說,能讓賈詡掌握,可見對其重視程度。

  如董曜的心腹將軍如果是趙雲、張遼呂布等人,那文臣則就是賈詡了。

  “來遲一步,勿怪。”

  賈詡先前還在府內處理巡察使的事情,聽到董曜傳喚,便火速趕來。

  “應該到齊了,不知伯安有什麼打算?”

  蔡邕許久不見人來,便問道。

  “我先前與您提過,壓制世家豪族,現在決定動手了。”

  董曜之前的計劃便是推行科舉,首先便從武舉開始。

  隨著時間推移,也該是時候行動了。

  只是開始之前,還要問一下蔡邕的意見。

  “求賢令,唯才是舉難道還不夠?”

  蔡邕有些意外,本以為這就是壓制世家的手段。

  現在看來不盡然,竟然還有另外一手打算。

  “不夠,接下來我將推出科舉制。”

  接下來董曜將他知道的科舉制講給二人,其中摘取了隋、唐的一些例子。

  儘可能的化繁為簡,讓事情變得通俗易懂。

  蔡邕,賈詡聽完後逐漸沉默下來。雲九小說

  察舉制,誕生了世家,確立了他們的地位。

  科舉制,一點點壓縮世家的地位。

  求賢令如果是小小針對一下世家豪族,那這科舉制的誕生,便是衝著世家命根子去的。

  若真能成功,董曜便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你們若是沒有其他意見,便推行武舉制度。”

  董曜不容二人多想,當即說道。

  他讓二人來不是商議的,而是看看是否有漏洞。

  “老夫沒有意見。”

  “詡也沒有意見。”

  蔡邕、賈詡二人回道。

  他們一個是董曜的老丈人,而女兒又有了身孕,不支持女婿又能如何。

  另一個則是死死被董曜綁住,想逃都逃不了。

  而董曜重用寒門,招募六郡良家子,又是求賢令,已經是一隻腳邁出去了,哪有再收回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幹就完了。

  三日後,董曜在軍營內頒佈新的制度,武舉制。

  此次武舉採取兩種模式,招納不同的人才。

  第一種,以武藝見長的人,主要用來衝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