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 作品

第29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

    陳正泰相信那歸義王突利會幫這個忙的。

    倒不是說這個兄弟當真可靠。

    而是畢竟自己進行了利誘。

    即便是突利察覺到了陳家的意圖,也會將計就計。在胡人們看來,漢人深入大漠,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歷朝歷代,根本就沒有任何漢人的勢力真正能在大漠中紮根。

    因而,對於突利而言,新近崛起的草原各個部族才是他的心腹大患,而不是陳家。

    前期依靠突厥的幫助,將城築起來,一旦形成了規模,引起了突厥人的忌憚時,就只能憑藉自己了。

    一切穩妥,到了月中,卻有一道旨意發了出來。

    這消息足以震動長安……李世民的步驟很快,幾乎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

    科舉新制擬定,昭告天下。

    以往的科舉,不過是朝廷組織一場考試而已,既無制度性的保障,也根本沒有深入至州府。

    這種科舉,更多的是一種形式。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任何一個制度,沒有一個廣泛擁護它的階層,是沒有生命力的。

    而顯然,陳正泰對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言,而李世民也表示了接受,而後依靠這個方針,選擇擴大科舉的規模。

    大唐將科舉分為了縣試、鄉試、會試三個等級。和以往舉薦不同,任何人想要高中會試,就必須先進行縣試、州試和鄉試,此後再進行會試。

    中縣試者,為童生。

    中州試者,為秀才。

    中鄉試者,為舉人。

    中會試者,則為進士。

    這一切都仿照了後世明清時期的考試手段。

    從秀才開始,高中者就有了功名,得了功名,便有了一定數額田畝免賦稅的權力。

    功名至舉人者,可授官,自九品而始,授予實職。而至進士者,自七品而始。

    又規定了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若無舉人功名,除皇帝特旨,不得升任。

    所有的考試,俱都統一,除了必要的經史文章之外,竟還考一定的算學,以及一些常識的知識。

    經史文章限定字數,出題以春秋、論語為主,既要切合經義,又要能議論當今的政事……甚至還限定了文體。

    其實這樣的科舉,已經和明清時的科舉差不多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主流讀書人,還是熟讀經史的,若是不將這個作為主要的考試內容,只怕天下要大亂不可,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妥協。

    當然,作這樣的文章,也不全然沒有用處。

    實際上,這樣的文章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水平深淺的,你既要熟讀四書五經,同時又能熟練的運用文字,同時還有足夠的智慧,在短暫的時間之內,作出一篇有論點、論據的文章,但凡能考中的人,無一不是學富五車之人。

    這樣的人若是作詩、作詞都是手到擒來,有這樣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哪怕是將來為官,其實也有極好的接受能力。

    當然……只是到了後來,這些士大夫們自己玩偏了而已。

    只是當下的主要矛盾,本質上是皇權與世族之間的矛盾,至於未來這新興的士大夫階層產生什麼矛盾,顯然是以後的事。

    至少穩妥的方向而言,任何一個新興的階層,未來都可能尾大不掉,可比之當下世族把持一切,對於李世民而言,推廣科舉,已是勢在必行。

    至於其他的考試內容,雖然不佔主要,可是算學和所謂的通識試,也是一個看點,譬如,通識試裡,就引入了一些陳氏課本中的內容,雖然引用的不多。

    其實考什麼都不重要,真正令人震撼的還是這一次科舉直接將觸手觸及到了府縣。

    也就是說,大唐再不是每三年,誕生幾十年個秀才、明經、進士這樣簡單了。

    每一年,會有許多的秀才、舉人,每三年,也會有進士冒出來,範圍之廣,以及涉及到了哪怕是區區一個縣城中讀書人的命運。

    這就導致,通過科舉來求取功名的人數一下子暴增了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人數一增加,勢必會導致,哪怕是區區一個小小的秀才功名的人,也會產生自己的訴求,自覺地維護科舉取仕的這個利益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