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靈渠的水流

 “可惜,這果子不能保存,聽說咱們陛下垂涎已久。” 

 今日大雨,工地上便停工了。 

 水渠的修建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只剩河岸加固的一些活計。 

 “等靈渠修建好了,南北交通順暢,嶺南百越歸附之後,陛下應當會南下。” 

 一旁的都水丞神色中充滿期待,“不知道那時陛下會如何評價我等創舉。” 

 “大秦如今變化巨大,我等這些小把戲,怕是已經入不了陛下的眼了。” 

 “是啊!” 

 看著愈發湍急的湘水,眾人都是一聲感嘆。 

 大秦這些年有諸多變化,除了暫停南征這項命令與他們有切身關係之外。 

 其餘的諸多變化,都在北方。 

 久別故土,月報上的一切讓他們越來越陌生。 

 年休時回到家中,諸多事物皆未曾見過。 

 短短的幾載時間而已,怎得有如此變化。 

 這群人在此時聚在此地,便是要觀察兩處漫水堤的作用。 

 湘水左右各有人工渠,用作通航之用,而故道則為洩洪之用。 

 天氣入夏,河水大漲,正是驗證水壩效果之時。 

 都水長晃了晃腦袋,“多年未歸咸陽,聽聞那裡又出了個水利後輩,老夫可是很想見上一見。” 

 “是叫疏澤吧,還在上林學宮講了一講,很讓人豔羨啊。” 

 水流愈發湍急,眾多石塊堆積在一起的漫水堤壩上泛起了白線。 

 清澈的河水漫過這道堤壩,轟隆著奔向遠處。 

 “你說陛下願不願意讓我等在上林學宮開設一水工學院。” 

 都水長臉上帶著笑容,他們修建的堤壩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 

 “有了這水泥之物,這道堤壩便可以不用時常修繕了。” 

 “該修繕也是要修繕的,在此間立下石碑把,一但堤壩露出那根鐵杵,便要進行修補。” 

 身邊吏員記下此事。 

 這是當年蜀中郡守的方法。 

 都江堰水流中攜有泥沙,每過數年便要清理。 

 但是到底清理到什麼程度,後人又如何知道呢? 

 於是李冰便造三石人、五石犀,用作清砂標準。 

 如今四十多載已經過去,李冰父子皆已不在,但清沙的標準依舊。 

 這次築堤時,他們便選用了此法,在澆築的水泥與石塊間埋了一個鐵杵。 

 用以提醒世人,等到堤壩鐵杵出現之時,便是要重修堤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