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九玄 作品

第439章 遷都江州

    午時剛過,韓熙載離開宋齊丘的府邸,向家中返回。剛一到家,管家告知徐士廉已在書房等候多時。

    進入書房,徐士廉立刻迎了上來:“侍中大人,情況如何?”

    韓熙載微笑道:“陛下總算答應了我和宋大人的建議,遷都江州。”

    徐士廉鬆了口氣,如此一來二人的計劃可以說成功了一半。

    李璟死後,李煜接替皇位,李景遂被免去一切官職,去皇陵給李璟守靈,李景達也失了勢,成為一個無職無權的太平王爺。

    作為李景遂一黨,韓熙載和徐士廉都很不好過,幸虧李璟死前將韓熙載叫到了榻前,這讓他在官場中還保留了話語權。

    關於唐國將來的大方略,目前朝堂上出現三種聲音,第一種以傅溫為首的少壯派將軍,建議唐國一面防守周國,一面向池州進攻,奪回池州,打通唐國南北通道。

    第二種是以王楷為首的老臣,他們主張全力防守杭州,廣派使者,與其他各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北方周國。

    第三種以宋丘齊為首的文官,主張遷都江州,先離開險地,再慢慢恢復元氣。

    韓熙載附和了宋丘齊的意見,在御書房中據理力爭,終於讓李煜選擇了第三種方案,遷都江州。

    然而韓熙載這麼做的目的李煜恐怕做夢都想不到——他打算將金陵獻給吳王陸原。

    “侍中大人,我有一件事一直想問你。”徐士廉開口前遲疑了一下。

    “你問吧。”韓熙載走到椅子旁坐下,向徐士廉做了個請的手勢。

    “我想知道,你當初為何選擇了陸原,而不是趙匡胤。”徐士廉一臉認真。

    韓熙載微微一笑:“那徐侍郎又為何要選擇吳國呢?”

    徐士廉沒有多囉嗦,直言道:“我曾出使過徽安府,當時徽安府百姓的表情令我印象深刻,我認為吳王是一位有為之君。”

    韓熙載默然片刻,緩緩開口:

    “放眼當今天下局勢,有識之士都能看出來,周國和唐國皆已瀕臨滅亡,中原即將大亂,這也是你我獻出金陵的原因,是嗎?”

    “不錯。”徐士廉默默點頭。

    “那麼我的原因就很簡單了,誰更有希望阻擋遼國,我就選誰。”

    徐士廉揚了揚眉:“可從目前情況來看,趙匡胤的軍隊實力更強,他只用了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就打下江北十幾州。”

    “你錯了,這並不能證明趙匡胤更強,這反而是他的弱點。”

    “這是什麼道理?”徐士廉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