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九玄 作品

第425章 第一門火炮

    ()        林延玉離開信州後,又向吳越國而去。

    正如皇甫暉猜測,錢弘俶雖然接見了他,但提到了北面吳國的威脅,言談中希望漢國為兩國調停。

    其實錢弘俶現在一心只想奪回福州,早就不想繼續與吳國交戰了。

    但他剛被奪下杭州,若是主動去和對方講和,未免惹人恥笑,所以遲遲沒有派使者。如今漢國使者到來,正合他意。

    林延玉見此,只好又向吳國而去。

    兜兜轉轉到了四月,當林延玉帶著使者團來到杭州時,發現杭州城正處於一派熱鬧景象。

    他正感到有些好奇,忽然發現馬車停住了,外面響起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

    掀起車簾一看,前方街道上,三名身穿大紅衣袍的年輕男子騎在高頭大馬上,對著街道兩旁的百姓揮手,周圍人群熱烈回應著。

    林延玉派手下打聽了一下,得知這三人是新科狀元、榜眼和探花,林延玉把狀元杜弘璋的名字記下,便繞道向皇宮而去。

    ……

    皇宮,工兵院鍊鐵署。

    陸原坐在窯室的一張椅子上,手上拿著一張圖紙,眉頭時而皺起,時而鬆弛。

    之前他要求祁廣子鑄造炮管時,祁廣子曾問過他,想要大些的還是小些的。

    本著口徑就是正義,陸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大的,於是祁廣子採用鑄造法開始研製炮管。

    陸原也是最近才知道,這個時代的鍊鐵手段主要有兩種:一種名為打造法,這種方法直接將鐵板打造成瓦片狀,將其捲成鐵筒,而後接合而成,製造出圓形鐵管。

    不過,這種方法只能製造出小一些的鐵管。

    另一種叫鑄造法,先制模具,而後再放入窯中煉製。

    當年,陸原若是選擇打造法,也許很早就能造出小口徑的火炮。

    為了製造大口徑鐵管,祁廣子只能用鑄造法研究,終於,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反覆試驗,他終於打造出第一根炮管。

    陸原手上拿的就是祁廣子畫的鑄造圖紙,他也終於知道研製炮管有多麼不容易,難怪祁廣子廢了這麼長的時間。

    總的來說,通過圖紙方法,製造炮管要花五大步:

    第一步,用幹楠木製炮模。

    第二步,在炮模上裝上炮耳、炮箍等其他模具,再用煤灰把炮模均勻塗刷一層。

    第三步,用膠黃泥、細沙、羊毛等材料調合成泥,塗糊在炮模上,接著用粗條鐵線,從炮模的頭部密纏至尾部。

    第四步,用指頭大的鐵條,比照炮模的長短,擺放在炮模上作骨架。隨後用一寸寬、五分厚的鐵箍,從炮模頭部包至尾部。

    第五步,將木芯取出,把炭火放進泥模內,燒乾泥模,同時把炮耳、炮箍等模具燒化成灰。冷卻後,掃出灰渣,最後下窯鑄造。

    至此,炮管才算做好。

    這五步還是陸原精簡過的說法,具體來說,遠不止這五步,比如上泥就要重複好幾次,下窯鑄造更是極為複雜繁複,可以細分為十幾步,要花上近十天時間。

    不過不管有多艱難,第一根炮管總算造出來了。

    圓滾滾的炮管此刻靜靜躺在窯室中,炮管上窄下寬,為了安全起見、防止炸膛,陸原特意囑咐祁廣子將藥室一側加厚,所以這根炮管顯得有些臃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