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九玄 作品

第211章 決戰安化軍

    袁弛淡淡點了點頭,腳步不停的向二堂行去,到了書房,他看到書房中除了陸原外,還有張德仲、紀闌和展元,暗中猜測陸節帥又要有什麼大動作。

    “節帥。”袁弛拱手行禮。

    陸原點了點頭說:“最近我處理關於民生方面的訴訟時,發現許多百姓反應,徽安府開始出現官商勾結的現象,你們怎麼看?”

    自從陸原被封為節度使,民生方面的公務已經都轉由秦禮和董遠處理,不過他偶爾會去他們辦公的屋子,挑選一些翻看,以便不至於和百姓脫節。

    “屬下以為可以讓捕快們著重調查此事,而後秉公辦理。”展元說。

    袁弛進言道:“節帥,這些事情下官以為很難杜絕,眼下徽安府即將有戰事,應該以維穩為主。”

    “不對,越是危急關頭,越不能在內部出問題,應該一查到底!”紀闌反駁道。

    “不知張少尹如何看?”陸原問。

    張德仲沉吟片刻,說:“我認為這說明徽安府官場依然存在問題,光靠整頓吏治不行,應該立刻開科取官!”

    自從陸原獨立於朝廷後,徽安府其他各縣許多官員已經漸漸被替換,其中一部分是從吏員中選取的,另有一部分都是其他官員舉薦。

    這些事是陸原在金陵時發生的,得到了秦幽諭的同意,陸原回來後秦幽諭也彙報過,這也沒辦法,畢竟這些官員總比原來的官員更加忠心些,所以陸原也就默許了。

    聽到張德仲的建議,袁弛猛吃一驚,開科可是隻有朝廷能幹的,雖說清源也幹過,但人家實力強盛,根本不懼朝廷,他心中很有幾分擔心,只怕這樣做會引起朝廷怒火。

    “這事我會好好考慮一下的。”陸原點頭道。

    他早就想過選取人才的事了,在這個時代,科舉依然是較為公平的方法,不過也還有許多弊病。他打算對科舉進行些現代化改革,不過一次也不能改太多,不然讀書人只怕要吵翻天。

    紀闌沉聲道:“節帥,我們若是開科的話,恐怕只有徽安府的學子會來參加,人數實在太少,恐怕錄不了幾人。”

    陸原微笑道:“那很容易,降低考試難度就行。”

    袁弛進言道:“那隻怕很難選出合適的人才。”

    陸原不置可否,他並不認為只有讀過書會吟詩作賦的才算人才,在他眼裡,凡是有一技之長的,都可稱為人才。

    “科舉是一定要開的,不過也會有些變化,另外我準備開科之後成立監察院,人員便從開科錄取中的人中錄取。”

    “是像御史臺一樣的機構嗎?”紀闌問。

    “可以這樣說,具體職權比較類似,不過咱們目前只有徽安府一州之地,因此人員會比較精簡,結構也會比較簡單。”陸原解釋道。

    他準備成立的檢察院類似於後世的檢察院,不過權力不會有檢察院那麼大,目前主要只有監督權,也可以承接百姓訴訟。

    例如以前百姓有冤情,只能向捕快訴訟,但由於捕快屬於執法人員,讓百姓比較害怕,再加上如果要訴訟對象位高權重,捕快很容易被收買或者也有可能因為畏懼不敢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