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小號角 作品

第539章 另闢蹊徑的核聚變思路(4K)

    一臺推力輸出上百萬億噸的發動機……

    恐怕再過幾個世紀,人類都不一定用得到。

    相比起發動機,還是裡面的重聚變技術更加誘人。

    不過陳神越往下看,就覺得味道越是不對。

    “怎麼這兩個技術……好像捆綁在一起了?”

    陳神看著系統自言自語。

    “真空岩石重聚變技術跟行星發動機之間,似乎完全綁死了?”

    陳神皺眉看著系統裡的技術大綱,光從目前標題透露出來的信息,他就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行星發動機這個項目所有核心技術好像都是緊密相連的,一旦拋下哪一種,都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崩塌……

    “核聚變技術簡單點說就是把聚變物質加熱到一定的溫度,讓聚變物質的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質量更重的新原子核……”

    比如,當前核聚變主流思路是採用氫的同位素,氘-氚形成的混合氣體,把它們加熱到等離子態,然後再一直加熱到原子核外的電子脫離原子核束縛的地步。

    在這個階段,原子核就像脫掉了衣服,有了擊劍……互相之間直接碰撞,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的可能。

    但是這還只是可能而已。

    因為原子核都帶正電,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

    兩個原子核要聚到一起,必須要克服強大的靜電斥力。

    原子核之間靠得越近,靜電產生的斥力就越大,只有當它們之間互相接近的距離達到大約萬億分之三毫米時,強作用力才會將它們拉到一起。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繼續加速原子核的運動速度。

    而要加速原子核的運動速度,就只能靠提高溫度。

    溫度越高,原子核對應的運動就越快越劇烈,當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突破它們互相之間的靜電斥力。

    就像是兩輛高速行駛剎不住的車子直接對撞!

    轟!

    聚合作用成功。

    新的原子核誕生!

    如果是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碰撞,那它們就會結合成一個更重一級的氦原子核。

    但是根據質量虧損方程,不論是向上聚變還是向下裂變,在生成新原子核的時候,都會發生質量虧損。

    比如帶有1箇中子和1個電子的氘原子,與帶有2箇中子和1個電子的氚原子,在聚變升級形成氦原子的時候會損失掉一箇中子的質量。

    因為氦原子僅帶有2箇中子和2個電子。

    而被高速甩出,沒了家的中子,會再次撞擊周圍其他還沒啟動的原子核,從而引起聚變的鏈式反應。

    就像是一條擁擠的賽道里,兩輛車對撞之後,拋出了大量殘片,而這些碎片撞擊到其他車輛,導致不按賽道行駛,早晚也要車禍的車輛提前發生了車禍,然後二變四,四變八的,整條賽道每一輛車都無法倖免地發生了撞車。

    每一次撞車,都會往外拋出一些東西碎片,這就相當於聚變時形成新原子核損失的質量。

    這些被拋出中子的高速運動,又會轉化成熱量,維持外部包裹著它的等離子體的溫度,讓等離子體一直保持著極高溫。

    這時,只要在這股等離子體外面的冷卻系統上加上汽輪機組,以高溫蒸汽推動機器,就可以實現機械能的發電。

    當然,說起來簡單。

    但是人類到如今為止還沒有實驗核聚變,以至於永遠的五十年成為一個梗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聚變要求的等離子體溫度實在太高太高了。

    想要讓原子核撞在一起,需要達到的溫度至少要在一億攝氏度以上。

    而且這還只是最容易實現聚變的氘氚元素。

    如果要按照氫、氦、碳、氖、氧、鎂、硅、鐵這樣的順序一級一級地聚變上去。

    到了最後硅聚變成鐵的一步,需要的溫度至少也在二十億到三十億之日,甚至更高……

    這樣的溫度根本沒有任何物體可以承受,在接觸到這種溫度的一瞬間,不論是什麼東西都會瞬間消失。

    更不要說得一直兜住這股超高溫等離子體,讓它們持續運行釋放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