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小號角 作品

第141章 組裝完成(上架前最後一次求推薦)

    當天的測試結束之後,李言並沒有離開基地,而是叫來了負責駕駛艙組裝的工程師們,大家繼續商量一個可行性高的組裝方案。

    雖然在圖紙裡面,陳神已經把駕駛艙的各個位置,要放什麼設備都標註出來了,但是這麼多設備儀器和線路,他們仍然要考慮要怎麼佈局,先裝什麼,後裝什麼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一些安裝難度高的部位,比如赤紅暴風頭部觀察窗的變焦望遠鏡!

    最前面是一塊玻璃鏡片,在深海之中,玻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玻璃的表面有一點細小的劃痕,都有可能成為巨大水壓的突破口,這就導致玻璃鏡片從生產出來,到安裝的全過程中不能與任何的硬質物體接觸,哪怕是指甲。

    而且觀察窗口和玻璃之間貼合需要十分緊密,兩者之間的縫隙不能超過0.2絲,也就是0.002毫米。

    這些基礎的經驗都是從之前潛龍號的項目裡面得到的信息,李言也找到潛龍號項目,拿到了其中更多的細節信息。

    雖然在陳神的圖紙裡面,因為玻璃材料特殊的原因,安裝要求並不需要這麼高,但是李言還是習慣性地以最高的標準來做。

    李言和手下的工程師們看著潛龍號那邊給出的一手工程資料,商議著安裝方案,一個可行的方案漸漸成形。

    還有其他一些安裝難度高的部位,都被他找到了國內類似的參考案例,為組裝方案提供了可行性上的支撐。

    李言不止一次感慨過,如果沒有了這些案例,他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肯定得花不少的時間。

    陳神那邊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不由和李言發出了同樣的感慨,如果沒有國內各個領域不同項目的支持,這個項目還真的走不了這麼快。

    赤紅暴風的運載平臺來自航天,部分組裝工藝來自深潛器,矢量發動機依靠航空工業,還有裝甲、機械部件加工……

    這完全就是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小子!

    當然,這些領域出了這麼大的力,以後赤紅暴風的技術也會反饋到這些領域裡面。

    有了目前的超大運載平臺基礎之後,航天領域以後的運載平臺設計可以省去好多功夫。

    深潛器或者潛艇以後可以使用赤紅暴風身上的密封技術,還有深海耐壓鈦合金的加工工藝。

    暴風系列矢量發動機,如果魔改成功,國內就可能增加一款推力大到恐怖的矢量發動機……

    更別說還有阻尼減震領域這些許多領域都用得上的技術了。

    至於民用的領域,短時間內不會開放赤紅暴風身上的技術,一者是保密需要,二來是科研人員自己都還沒有吃透技術,談什麼把技術轉化到民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