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小號角 作品

第47章 第一原理(為書友150225150743031加更)

    i-22等離子炮具有怪獸生物識別功能,激光加熱氙氣後,以超導電磁體發射出溫度高達2000度的等離子光束,最大射程3000米,等離子體能量將隨飛行距離減弱,每次充能時間6.7秒,最大持續發射時間5秒。

    這就是系統給出的等離子炮資料。

    這遠遠沒有到達等離子炮的極限,它還有極大的改良空間。

    這也是陳神能夠有自信喊出兩百億經費的原因。

    在看到液化神經元連接技術之後,他們會考慮一下,但是在看到等離子炮實現之後,他們會心動。

    ……

    他之所以想把暴風赤紅造出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系統只給技術,但是實物在現實中種種情況下的數據,以及它的設計理念,它都不會有任何的提及。

    完全就是一副作業我給你抄,但是求導的過程我就不告訴你的態度。

    科研不是有了技術圖紙就行了的,如果造不出來實物,檢測不出實物在各種狀態下發生的變化,那麼這些技術和圖紙其實也就是一個合理的推測而已。

    至於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把機甲上的技術挪用到其他領域去?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不可能的。

    舉一個例子,某天地球人獲得了外星人援助的空天戰機圖紙,結果卻不把實物造出來,在沒有實際數據支撐的情況下,就修改圖紙上的引擎設計,然後挪用到自己研製的空天戰機……

    只能說其他飛機費油,這架飛機費飛行員。

    同領域尚且如此,何況不同領域?

    機甲也是如此,沒有了機甲上面種種複雜的系統相互協調,把其中的一項技術單獨抽出來,最終只會陷入一種仿製技術者經常陷入的困境。

    那就是無法對技術進行任何改動,在不明白技術第一原理,不清楚技術現實數據的情況下,僅僅只憑藉著圖紙根本不可能對技術進行合理改動。

    也許你只是改了一個螺絲的位置,整個部件就會崩潰,而你還難以檢測出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在哪裡。

    三哥就是掉進了這個大坑。

    在大型機甲面前,哪怕是以陳神這種腦子,也需要有一個實物在眼前,隨時供他進行測試,才能完全倒推出它設計時的理念思路和第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