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鬍子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後呂布又將那些高官的死扣在了司馬家的頭上,反正司馬家的人已經死絕了,怎麼編排還不是呂布說了算?

對於這個,如今正在爭奪傳國玉璽的諸侯並未在意,呂布顯然很識趣,上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利,而且四大門閥的主事人沒了,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是有好處的,哪怕這裡有不少人都是四大門閥的門生故吏,但當官和當諸侯是兩個心態,呂布既然懂事,那諸侯也默契的幫呂布圓了這個謊。

先確定武嫄的合法性,再洗清自己弒主的罪名,隨後呂布又以朝廷的名義下了幾道政令,多是有利於諸侯的,其他的也是些在諸侯看來無關痛癢,用來收名聲的事情。

比如減稅,再比如各地興建學堂,重定科考制度,禁止科考之外的入仕手段,所有官員必須是經過科考途徑才能入仕。

這最後一條若在之前,肯定會遭到士族門閥痛批,但現在嗎,武韓都成了這般模樣了,呂布這些政策,也只對他控制下的地盤兒管用,其他府主誰會管這個?

也不是沒有聰明人看出這其中的問題,但呂布拋出的利益足夠讓大多數府主閉嘴就夠了,至於少數的聰明人,若是真的足夠聰明,就該知道大勢已成的道理。

至於呂布治下的士族門閥勢力,東南七府先被李修德洗刷了一遍,然後呂布又犁了一遍,早已失去對抗的力量,而司馬家掌控的十二府呂布是一路殺過去的,唯一有些能力發表不滿的,也只有武都這些老牌士族門閥了。

可惜武都兵馬為呂布掌控,朝堂上昔日領頭羊被呂布殺光,剩下的一時間也很難形成一個整體,猶如一盤散沙,皇帝又沒了傳國玉璽,調動儒家青氣的能力沒了,而新增的氣運卻在呂布手上。

武都規則都在呂布掌控之下,兵權也在呂布心腹手中,財權方面整個朝廷都是靠著呂布供養的,這種情況下,天都那些門閥士族如何翻得起浪來?

接下來的三年,武嫄親眼見證著呂布一步步排除異己,培植心腹,通過科舉不斷吸納人才,往年科舉都是三年一次,而這三年,呂布每年都會開科取士,親自坐鎮,新晉官員幾乎都是出自呂布之下十九府,朝堂上,熟悉的臉龐日漸減少,武嫄的存在感也越來越低,武都上空的護城青氣經過三年的消磨,連神像都看不到了。

但武都的規則之力反而愈發森嚴,那些本想以儒家青氣來制衡呂布的大儒們有些傻眼。

因為現在就算他們想要凝聚氣運,沒有呂布的允許也凝聚不了,第三年的時候,已經有大儒開始轉投呂布門下。

武嫄就是這麼眼看著呂布一步步將自己的權力徹底架空,當年她就是這麼架空先帝的,呂布的權術絲毫不在自己之下,而治理、軍事方面的能力,更遠超自己。

短短三年時間,不但呂布的十九府,就連武都民生都比過去鼎盛時期上升了幾個臺階。

就像呂布當初跟武嫄討論治國時說的那樣,若人人都是門閥,那就沒有門閥,如今雖然沒到那個地步,但確實在向那個方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