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

船艙內全是一袋袋的糧食,部分繳獲自何家,部分由豫州士族供給。



經過去年的大旱,豫州上下也很難,糧食並不是很充沛。這一次籌糧,可真是要了他們的老命了。



但世道如此,能怎麼辦呢?匈奴來了,怕是索要得更多。



糧食再不夠,也要優先供給軍需。至於會不會有人因此而餓死,那就管不著了。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亂世中血淋淋的現實。



渠水西岸的驛道上,更多的士兵、車馬正在行軍。



他們主要來自潁川、陳郡、譙國三地,總計七千,其中騎五百、步軍六千餘。



除騎兵外,絕大部分給銀槍、義從二軍的七千戰兵充當輔兵



簡單來說,邵勳統率的兵馬計有銀槍軍戰兵六千、義從軍戰兵八百餘、三郡士族提供的騎軍五百,外加他的親兵,約七千五百戰兵。



另有郝昌統率的輔兵兩千、三郡輔兵六千餘。



總兵力在一萬六千人上下。



兵不多,但質量比較高。尤其是六千銀槍軍戰兵,他們是戰場上當之無愧的中堅主力。



沒了這六千人,剩下的一萬都是土雞瓦狗罷了。



四月初六,大軍抵達浚儀縣西郊。



大群騎兵出現在了視野中,窺視一番後便離去了。



他們不是敵人,理論上甚至是友軍:乞活軍的烏桓騎兵。



廣宗、浚儀、梁國都有大量烏桓以及其他雜胡流民,跟著乞活帥們四處就食。



他們會騎馬射箭,但很多人已經淪為了步兵。畢竟都混到要飯的地步了,還想騎馬?



在草原上,如果不是生活必需,牧民們根本不願意養馬,太不經濟了!



眼前這數百騎,大概是乞活帥陳午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建制騎兵部隊了。



在浚儀稍事休整數日後,大軍繼續啟程,一路向西。



此時邵勳收到消息,石勒在頓丘大造浮橋,似要南渡,司馬越解白馬之圍,進駐濮陽。



潘滔在傳遞這道軍情的同時,又附了一行小字。



邵勳看完後只覺心情沉重。



司馬越又一次暈厥了。



這次醒來後,脾氣極大,動輒打殺僕婢,且忘記了不少人和事。



邵勳不為司馬越擔心,更擔心跟著他的數萬大軍,還擔心司馬越死後,陳午、祁濟、王平等乞活帥不再尊奉號令,自行其是,由對抗匈奴的友軍變成敵我難辨的“野怪”。



四月十五,大軍抵達滎陽。



李重率牙門軍兩千趕來匯合,並將一批軍用物資以及對付騎兵的車輛送了過來,隨後便返回了長社,他要組織後方的留守部隊。



四月二十,第一批漕船從合肥啟運,打算經譙國、陳郡、陳留國、滎陽郡進入黃河,前往洛陽。



廣陵度支衙門恢復了,但糧草已被燒燬,一時間難以籌集。



幾乎與此同時,劉聰率數萬人抵達河內,總攬前線軍務。



漢晉雙方在西至河內、東至頓丘的數百里戰線上隔河對峙,圍繞漕運而展開的大戰一觸即發。